
宝宝牛奶过敏该怎么喂养?
宝贝Q, 2月龄,人工喂养,睡不安,出现皮疹一月余;母亲有过敏性鼻炎史。
宝贝R,4月龄,混合喂养,吐奶、便秘、肛周皮疹,体重增幅不及格等。
两患儿做牛奶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牛奶特异性IgE抗体测定均呈阳性,医生初步考虑牛奶蛋白质过敏(CMPA),建议牛奶回避试验。
食物过敏,指食物摄入后,引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组织损伤,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进食牛奶引起的CMPA。0~1岁的宝宝,由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最容易对外来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
婴儿过敏性疾病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由过敏性皮炎发展到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的几率可高达80%。
牛奶蛋白质过敏(CMPA)的表现
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常见如下:
1.皮肤症状 丘疹、红斑、糜烂、水肿、风团、瘙痒。
2.胃肠道症状 呕吐、拒奶、腹泻、便秘、便血。
3.呼吸道症状 流涕、中耳炎、喘鸣、咳嗽、气促。
4.眼部症状 眼痒、流泪、眨眼、眼球充血。
5.全身症状 唇或眼睑部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持续的不安和腹痛≥3天/周,持续3周以上;生长发育落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如果排除感染等其它因素,同时出现一个或以上上述症状时,就应当怀疑发生了食物过敏。
特殊配方奶介绍
1. 氨基酸配方奶 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按一定配比制成,不含肽链,所以没有免疫原性。
2. 深度水解配方奶 由2~5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短肽链,显著降低了抗原性。
3. 部分水解配方奶 由18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中短肽链,抗原性有所降低。
4. 大豆蛋白配方奶 以大豆为原料制成,不含牛奶蛋白,其他基本成分同常规配方奶。
治疗CMPA的最佳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治疗,以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及营养。
1.人工喂养儿发生CMPA 首选氨基酸配方奶,其次为深度水解配方奶(因为约有10%CMPA婴儿对深度水解配方也不能耐受),一般2~4周可见效,喂养至2岁。
2.母乳喂养儿发生CMPA 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回避牛奶及其制品;并在断母乳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替代。严重CMPA患儿,母亲饮食回避无效时,直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替代。
3.注意事项
(1)由于大豆与牛奶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而且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首选大豆蛋白配方奶进行治疗;对于大于6月龄婴儿,如果能耐受大豆,大豆配方奶可作为牛奶的替代品;
(2)其他动物奶,考虑营养因素及交叉过敏反应的影响,不推荐采用未水解的驴乳、羊乳等进行替代治疗;
(3)部分水解配方奶,其抗原性虽然较普通配方奶小,但不宜用于治疗;
(4)牛奶蛋白回避通常需持续到2岁,在决定是否恢复常规饮食前应进行再评估;
(5)对于幼儿,由于回避牛奶饮食,可能导致脂肪及必须脂肪酸的摄入减少,建议膳食中加入充足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
CMPA预后
CMPA预后良好,约55%的 CMPA婴儿1岁之内可耐受牛奶,>75%于3岁之内可耐受,>90%于6岁之内可耐受。
参考文献:
2012年8月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013.03.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2019.03.中华儿科杂志《儿童食物过敏的营养管理》
本文是李介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