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治疗的几个误区
1809年,EphraimMc-Dowell成功地切除了一例重达22磅的卵巢肿瘤,拉开了肿瘤外科治疗的序幕,建立了第一座里程碑。但肿瘤治疗存在较多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单纯解剖学观点,忽视了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持有这种观点的外科医生认为:恶性肿瘤仅是局部病变,其侵犯生长主要是由瘤体中心逐步向外扩展,因此对局部病灶做整块切除即可根治肿瘤,外科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是否切净了患者体内的全部肿瘤细胞。
这种观点使得单纯追求手术切除的范围一度成为时髦,以致达到“扩大切除术”、“超根治术”、“半体切除术”的程度。临床实践证明,单纯追求扩大切除范围并未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而手术的风险却增大了,手术造成的病残也加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很差。
误区二:单纯外科治疗观点,忽视了肿瘤的个体化诊治原则。
持有这种观点的外科医生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肿瘤的国际TNM分期及生物学特点较少考虑,忽视综合治疗的作用,过于着重外科治疗,实行单兵种作战,强调外科一把刀可以解决肿瘤的全部问题,从而放宽了外科手术的指征,使一些本可以通过其他治疗延长生命的晚期肿瘤患者,进入手术组来,受到了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加快了肿瘤的发展和死亡。
误区三:以外科基本方法来对待肿瘤,忽视了肿瘤外科的特殊要求,以及与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异同。
肿瘤外科虽然是在外科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而来,但在许多方面又有自己独自的特点和要求。肿瘤外科的主要特点如下:
1.无瘤原则与无瘤观念:传统外科强调无菌观念,但肿瘤外科手术更加强调无瘤观念,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医源性播散,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种植和转移。这一观念应体现在外科治疗的始终,如手术中应减少不必要的与瘤体的接触,避免不正确手法的探查与无谓的挤压肿瘤等,手术中在肿瘤切除前后,应及时更换无瘤手术器械、洗手及更换铺巾等。
2.少输血制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恶性肿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和围术期输用异体血制品有极显著的关系。围手术期应尽量减少输注血制品,必要时可以采用自体输血技术,即术前采血为手术回输备用。
3.“第一次打击”:肿瘤治疗强调第一次打击,即首次手术治疗要尽可能干净、彻底。
4.切除的范围距离肿瘤边缘在横向与纵向上要尽可能足够宽大,相应的区域淋巴结要按照组、站彻底清扫,达到真正的根治性手术。
5.肿瘤外科重视术后随访和心理调整:强调患者手术后要定期来医院复查,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
6.其他方面:癌肿患者多需要限期手术、木前宜做好诊断和分期,尽量避免单纯手术探查,合理应用微创外科技术等。
结论: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相对彻底地清除全部未发生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局部癌组织;对于已经侵犯转移到重要脏器的肿瘤组织无法彻底切除,手术目的仅仅只是是减轻“癌负荷”,为后续的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中医中药等术后综合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医生只有在肿瘤诊治中灵活运用肿瘤外科知识,结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才能不断提高肿瘤诊治水平,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王庆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