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
便秘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便秘与性别、年龄、职业、家族史、饮水量、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便秘患者的男女比为1:2.75(美国女性是男性的3倍),60岁以上的便秘患者明显增加,发病率相应提高。便秘家族史与患病率也有关系,提示遗传和环境可能是便秘的一个因素。日饮水量少于1000ml者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另外,体弱多病者较健康者患病率明显增高,而吸烟、饮酒、生育与患病率无明显关系。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便秘?
据统计,因便秘而就诊的患者以女性占大多数。为什么女性患便秘者比男性多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激素作用。由月经至排卵,主要是由卵泡激素作用,而排卵后至月经则由黄体激素所控制,其中黄体激素对大肠的蠕动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认定这就是女性更容易产生便秘的原因。此外,女性的肌力较弱,大肠传送大便的运动力也相对较弱,用力排便时腹压也相对不足,再者就是女性食量原本就比男性少,如果再故意节食则饮食摄入时少导致粪便量减少。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往往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引起便秘。
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便秘?
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球囊迫出试验、直肠感觉功能检查、肛门直肠测压、盆底造影、血生化检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电子结肠镜等是有助于诊断便秘的辅助检查,在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选择。
长期服用泻剂有什么副作用?
大多数泻剂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⑴可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⑵有的泻剂如高渗性泻剂的甘露醇可自肠壁组织中吸取大量水分而导致脱水;⑶妇女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滥用泻剂有导致流产的可能;⑷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肠炎等;⑸长期服用还能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够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使便秘更难治疗;⑹长期服用番泻叶、大黄、芦荟等刺激性泻剂可导致结肠黑变病。
怎样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应有一定规律,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习惯性便秘。因此,要治疗便秘就要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重建正常的排便反射和正常的排便功能。
首先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是否有便意,最好在固定的时间里去蹲便一次。这个时间宜选择早晨起床后或自己认为合适的其他时间。当然,徒有形式也是无济于事的。在排便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排便上来,切莫再做其他事情如看书、听音乐等。通过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增养起正常的排便条件反射。
其次,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在粪便进入直肠产生便意时立即排便。对有习惯性便秘的人来说,任何一次便意,哪怕很微弱都是宝贵的。便意一经消失,再次产生就不那么容易。因为便意的产生是不由人的意志左右的,忽视便意,不及时去排便,久而久之,便意受到抑制,且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久,过多的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结,结果粪便更不易排出。
哪些水果蔬菜能预防便秘?
对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效果的水果有以下这些:梨、桃、香蕉、橙子、柑桔、西瓜、香瓜、甘蔗、荸荠等,这些水果一般偏寒,具有清热润肠的作用,能直接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同时又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大量纤维素。黄瓜、胡萝卜、西红柿与上述水果相似,生吃也有较好通便作用。苹果因含鞣酸有时反而不利于便秘的治疗。桂圆性偏温热,对火气较大的人亦会影响排便。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包括木耳、银耳、香菇、海带、青菜、木耳菜、南瓜等,含油脂较多的果仁如胡桃、芝麻、瓜子仁等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本文是范明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