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长松 三甲
吴长松 主治医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

2478人已读

诊 断
临床表现

症状:

AR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多见于花粉过敏患者。随着致敏花粉飘散季节的到来,花粉症患者的鼻、眼症状发作或加重。如果致病因素以室内变应原(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为主,症状多为常年发作。

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为:①症状:打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③变应原检测:至少一种变应原SPT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

AR的诊断应根据患者典型的过敏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与其一致的变应原检测结果而作出。

伴随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

二、变应性结膜炎

AR患者经常出现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在季节性AR患者中眼部症状更多见,甚至可高达85%。
三、慢性鼻-鼻窦炎

四、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五、分泌性中耳炎
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 疗

一、变应原回避

二、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其抗炎作用为非特异性,对各种炎性疾病均有效。

2
抗组胺药


3
抗白三烯药


4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5
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是直接刺激血管平滑肌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局部组织液生成,减轻炎性反应所致的鼻黏膜充血和肿胀,缓解鼻塞症状。

鼻用减充血剂为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表2)。目前常用的药物有0.05%羟甲唑啉和0.05%赛洛唑啉鼻喷剂,可快速缓解鼻塞,但对AR的其他鼻部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鼻用减充血剂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及疗程,一般每天喷鼻2次,每侧1~3喷/次,连续用药不超过7 d。儿童AR患者鼻塞严重时,可适当选择低浓度的鼻用减充血剂(如0.025%羟甲唑啉)。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季节性或常年性AR时短期加用羟甲唑啉喷鼻,对鼻部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临床不推荐口服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治疗AR。

鼻用减充血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鼻腔干燥、烧灼感和针刺感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和心率加快等反应。疗程过长或用药过频导致反跳性鼻黏膜充血,易发生药物性鼻炎。鼻腔干燥者、萎缩性鼻炎、正在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超环苯丙胺等)治疗的患者以及2岁以内患儿禁用。

6
抗胆碱药

但对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7
中药


8
鼻腔冲洗

鼻腔盐水冲洗是一种安全、方便、价廉的治疗方法,通常用于鼻腔和鼻窦炎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吴长松
吴长松 主治医师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