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通路治疗之--肿胀手综合征
肿胀手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长期在我院透析室透析患者邢某,近日来右上臂逐渐肿胀,如图1所示,经我介入科会诊,并给予静脉造影,确诊为因右侧锁骨下静脉重度狭窄引起的肿胀手综合征如图2。在给予近1周保守治疗无效,肿胀仍在逐渐加重的情况下,和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行介入治疗手术。于
肿胀手综合征是指透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或一段时间后出现持续手部及上肢肿胀,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的内瘘中发生率约为1~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部或上肢肿胀、静脉迂曲、疼痛,甚至可出现冻伤样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为动静脉瘘术后,肢体血液循环增加,加之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因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肢体血液回流障碍。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通常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导致血管损伤而继发,也可仅仅由于长期高血流刺激导致,甚或因先天性狭窄,在内瘘术后血流增加而显现。
肿胀手的治疗可以为内科保守,腔内血管扩张成型、支架植入、外科手术修补。内科保守治疗对于重症患者疗效欠佳,外科手术修补狭窄血管创伤较大,不作为首选。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狭窄处,安全性好,损伤小,疗效显著,最为患者所接受。
图1,左侧患肢肿胀显著,与对侧形成鲜明对比。
图2、造影可见锁骨下动脉极重度狭窄,白箭头所指为狭窄处,血流喷射样进入无名静脉内。
图3、术中用球囊扩张右侧锁骨下静脉。
图4、介入治疗术后,右侧上臂消肿,可看到皮肤褶皱出现。
本文是姚志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