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宁玲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7301人已读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ANC)减少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的数值随年龄而异,也就是说:儿童时期不同的年龄组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是不同的,而不能简单用门诊血常规化验单中的参考值来比对。
一般来说,足月儿出生2周至整个婴儿期,中性粒细胞只要超过1.0×109/l,1岁以上的孩子超过1.5×109/l即为正常。如果粒细胞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感染:最常见为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疱疹类病毒感染等,其次为细菌感染、原虫感染等;
2、药物:如化疗药物及其他化学制剂;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SLE等;
4、遗传因素:如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即婴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慢性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胰腺功能不全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在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过程中,临床需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反复感染、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是否同时伴有肝脾或淋巴结肿大、是否伴有白细胞减少或增高、是否伴有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需进一步详细体格检查,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相关免疫指标的检查甚或基因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本文是王宁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