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椎间盘是每个颈椎运动节段中最重要的椎间关节,它行使了椎间运动中大部分的伸屈和旋转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开始退变老化,外层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即为颈椎病。
传统的经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继发性退变加快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的症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颈椎手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除神经压迫,解除疼痛,恢复稳定性。但都不是希望破坏颈椎本身的生理功能,或者说希望通过手术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融合手术带来的不良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使得颈椎的整体活动范围明显受限。
解除压迫之后还可以保留颈椎间盘的部分活动是脊柱外科医生追求的目的,于是在过去的精确颈椎手术的基础上,出现了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它是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缓解颈椎病客观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减少出现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为目的。
术前(脊髓明显受压)
术后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适应症:
1、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以椎间盘突出为主,退变程度轻;需要行颈前路一个或两个节段的减压;
2、患者年龄低于50岁。总之越是年轻的患者越适合作人工间盘置换术。
术后处理:
(1)负压引流在术后24 h后拔除
(2)术后第1 d可以坐起
(3)第2 d可以离床活动
(4)卧床时不需要围领,起床后软质围领保护2周,便于伤口及深部组织愈合。
(5)2周后去围领保护,正常活动颈部并进行项背肌锻炼。
(6)术后1、3和6个月时门诊随访,并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
本文是赵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