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肾科普知识
概述:多囊肾患者双肾逐渐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液性囊泡,囊肿进行性长大,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ADPKD除累及肾脏外,还可引起肝脏囊肿、胰腺囊肿、心瓣膜病、结肠憩室和颅内动脉瘤等肾外病变。
一.多囊肾的分型:分为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此型一般到成年才出现症状(肾内科医师主要治疗对象)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一般在婴儿即表现明显。
二.流行病学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发病率高,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之一,据佔计全球有1250万患者,我国约有150万。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婴幼儿时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1万-1/4万。
三.遗传概率
1、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有50%获得囊肿基因而发病,如父母均患此病,子女发病率增加到75%;
3、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囊肿基因,其下代(孙代)也不会发病,即不会隔代遗传。真正不经父母遗传而由基因突变而发病的情况极少见。
四.多囊肾的病因:基因异常
90%异常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
另有10%不到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
五.临床表现
1、肾肿大
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肾区疼痛为其重要症状
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
3、血尿
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壁血管破裂所致。
4、高血压
5、肾功能不全
本病迟早要发生肾功能不全!
6、多囊肝
六.多囊肾的分期
发生期:此病为遗传性疾病,一般出生即有囊肿,只是较小,不易查出,20岁以前一般不易发现,但家族中如有多囊肾病例,应早期检查,以及早观测到囊肿的生长状况。注意保养。
成长期: 患者在30—40岁,囊肿将有一较快的生长,医学上把这一期称为成长期。成长期应加强观测,西医对这一时期的治疗没有任何办法,认为不需要特殊治疗。
肿大期:患者进入40岁以后,囊肿会有进一步的生长肿大,当囊肿超过100px以后,到囊肿溃破这一时期,称为肿大期。随着囊肿的扩大会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如腰痛,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等,这时应当密切观测,在治疗上,这一时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
破溃期:如囊肿持续生长,在一些外因的作用下,会出现破溃,破溃之后就应该立即住院进行治疗了,积极控制感染,防止败血症和肾功能急性恶化,以利于其他对症处理。进入尿毒症阶段后治疗与其他原因尿毒症治疗相仿。
七.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忌吸烟,忌饮浓茶、咖啡及含乙醇饮料,忌巧克力,避免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尿毒症期:针对尿毒症治疗,保护肾功能,晚期行腹膜透析术或血液透析。
本文系王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