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发型垂体瘤卒中继发脑疝一例救治
暴发型垂体瘤卒中继发脑疝一例救治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陈军
患者李XX,男,51岁
病例特点
•垂体瘤经额下切除术后八年,头痛两月伴视力下降2月;
•3小时前患者头痛加重,伴呕吐,为胃内容物,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有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家属急转我院就诊。急诊以“脑出血”收治入院;
•昏迷,GCS评分:E1V
CT提示肿瘤及左颞叶出血破入脑室,蛛血,中线移位明显。
术前CTA动脉硬化,未见明显动脉瘤、血管畸形征象
20160722血凝常规及血常规
手术过程
取左额颞翼点入路,形成约6*
20140723甲功及皮质醇
术后处理常规
•(1)测定24h尿量;
•(2)预防性头部物理降温或亚低温冬眠治疗;
•(3)每12h监测血电解质1次;
•(4)术毕立即肌注鲁米那以预防癫痫发作,直至能口服抗癫痫药;
•(5)逐渐减量的皮质激素替代疗法,加强血激素水平监测等。
术后次日CT
20160723垂体激素性激素
术后第七日CT
20160730垂体五项、甲功及皮质醇
术后第十七日CT
20160809垂体五项、甲功及皮质醇
概念
•垂体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内突发出血、梗死或坏死,使瘤体体积暴发增大,鞍内压力增高压迫周围结构或相邻组织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暴发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暴发型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伴急剧视力恶化、眼肌麻痹或急性垂体功能改变。
原因
(1)垂体腺瘤内血管丰富,呈不规则窦状改变,管壁薄,在局部血管压力增大时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2)肿瘤生长速度过快,其中心血供差,或压迫自身血管引起血栓,或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引起肿瘤供血不足,致瘤组织缺血坏死。
(3)垂体瘤患者服用溴隐亭治疗及行放射治疗时,可使瘤内血管壁变薄血管内膜破坏,而易出血。
(4)其他可引起颅内压一过性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喷嚏、头部外伤、血管造影(尤其是全脑血管造影)、腰穿等,均可成为卒中的诱因。
临床表现
• 出血迅猛,出血量大,直接影响下丘脑,此时病人均伴有脑水肿及明显颅内压增高,出血后数小时内即出现明显视力视野障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CT扫描:
•脑血管造影:(1)对有脑膜刺激征伴单眼麻痹体征时;(2)鞍上动脉瘤与垂体腺瘤相类似,仅用CT扫描较难做出诊断时;(3)为了区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时。
MRI检查:
诊断标准
•(1)突然头痛并伴有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2)有鞍内肿瘤证据,伴有或不伴有鞍上侵犯;
•(3)突然视力视野障碍;
•(4)眼肌麻痹。
•如果只有前两点出现,同时出血来源不太明确时,应行血管造影排除颅内动脉瘤。
治疗
•立即给予脱水药物及激素治疗,急诊手术治疗以减低鞍内外压、减轻对下丘脑及视神经、视交叉的压迫,挽救生命及保存视力。手术方式主要采用开颅经额下入路及偏于一侧的行扩大的翼点入路,应用显微手术,避免过分牵拉肿瘤及相邻组织,防止损伤垂体柄及下丘脑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侵袭性肿瘤术中残留较多或考虑有复发可能的患者,术后应行放射治疗。
本文是陈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