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锐
张锐 主任医师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

介入往事:克利夫兰诊所故事系列(三)

2691人已读

作者:董永华


克利夫兰诊所的遗憾——克利夫兰诊所与发明球囊导管成型术的Dr.AndreasGruentzig失之交臂


成功常常是需要智慧,努力,再加一点运气的。


我们知道介入放射学之父,Dr.Dotter在1964年做的第一例血管成形术是一位82岁的老太太,下肢严重缺血并且已经感染。许多医生认为唯一的选择是截肢。但是,Dr.Dotter采用了逐渐增粗的导管(同轴导管技术)的方法,不但成功开通了病人的血管,而且保住了病人的患腿,一直到2年多以后病人去世。


Dr. Charles Theodore Dotter


年轻的德国医生Dr.Gruentzig学习了Dr.Dotter的技术后认为需要对这样的技术进行改进。我们无法知道他当时是如何想到在导管上增加一个球囊进行扩张开通血管会更加有效,结果是说干就干的Dr.Gruentzig于1975年在自己的厨房里做出了双腔球囊导管。


Dr. Andreas Gruentzig 发明的球囊导管

与Dr.Favaloro直接在病人身上做自己的创新设计不同的是,年轻的Dr.Gruentzig先做了动物实验。获得成功后准备临床应用。这在当时医院内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大部分医生认为不应该冒险做这样的尝试。幸运的是,他的要求得到了科主任著名心脏科医生Dr.AkeSenning的支持。他对Dr.Gruentzig说:你放手去做,我来为你保驾护航,如果失败了,我们就开胸做搭桥术。


Dr. Andreas Gruentzig


这位Dr.Senning可不一般,他是把起搏器植入病人体内的世界第一人(1958年),也是瑞士做心脏移植的第一人(1969年)。这样的领导深知创新的价值、艰辛和风险,更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给予怎样的支持。你看,与什么样的老板共事是多么的重要!


Dr.ÅkeSenning


在病人选择上,Dr.Gruentzig选择了一个冠脉狭窄程度不是非常严重的病人。这样的病人在当时做冠脉搭桥手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学术界的通常做法是先选择当时的技术无法做或者效果不理想的病人来试验新技术。这即使在今天也是普遍接受的。比如当前正在进行的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术治疗高血压,选择的病人是药物治疗不理想的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但是Dr.Gruentzig进行的病人选择显示了他的智慧:这样的病人更容易显示出球囊导管扩张术的优越性。或许他当时的意图就是想用这项新技术代替冠脉搭桥术。


Dr. Andreas Gruentzig


1977年9月15日,Dr.Gruentzig在Dr.Senning的保驾护航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人类第一例冠脉球囊导管成型术,创造了介入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那天起,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病人被他的创造挽救了生命。



术前造影



术中球囊扩张



术后造影


本来克利夫兰诊所是有机会获得Dr.Gruentzig的加盟的。像Dr.Facvaloro一样,在那个时代,克利夫兰诊所是所有心脏病学界人的圣地。但是,不知道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克利夫兰诊所没有对Dr.Gruentzig的创新技术给予及时的关注和重视,Dr.Gruentzig打算移民美国加盟克利夫兰诊所的想法居然让Emory大学的Dr.SpencerB.King先获得。Dr.King也不是一般的医生,(他后来成为心脏介入的领军人物)他知道教授头衔在欧洲学者心目中的地位,于是对Dr.Gruentzig说:克利夫兰诊所当然很好,但是,您知道吗?那里不是大学,没有医学院,您去那里可就当不了教授了。不如来我们Emory, 您可以在我们那里大展宏图,不但可以推广优化您的新技术,更可以当教授。就这样,Dr.King成功地把Dr.Gruentzig忽悠到了Emory大学,却使克利夫兰诊所失去了一位介入大师的加盟。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内容为“微介入”原创内容,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锐
张锐 主任医师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