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切口疝

发表者:李宝山 人已读

切口疝是手术切口深处的筋膜层裂开或未愈合所致,可视为迟发的切口裂开或表面愈合的深部切口裂开。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形成。

英文名称 incisional hernia

就诊科室 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 腹壁切口

常见病因 普通切口疝、腹腔镜术后戳孔疝和腹部暂时关闭术,肠外瘘后切口裂开

常见症状 切口处有肿物突出,腹部隐痛、牵拉下坠感等不适,部分病人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

新闻动态

科普文章

名称

疾病名称 :切口疝

所属部位 :腹部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症状体征 :恶心,焦虑,食欲减退

概述

切口疝是指腹腔内脏自腹部手术切口突出的疝。以下腹部中线切口发生率较高。发病率通常为1%以下,但切口感染发病率可达10%,伤口哆开者甚至可高至30%。由于切口表面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已愈合筋膜层裂开,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内脏或组织向外疝出,其疝囊可能是已经愈合的腹膜也可能是腹膜裂开后逐渐爬行所形成。

疾病病因

临床常见的切口疝主要有3种类型:普通切口疝、腹腔镜术后戳孔疝和腹部暂时关闭术形成的切口疝,后者多发生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病例,如肠外瘘后切口裂开的病人,由于不能及时二期缝合,皮肤爬行覆盖肠管切口自行愈合所致。根据疝环大小,腹壁切口疝一般可分3型:①巨型:直径>10厘米;②中型:直径5~10厘米;③小型:直径<5厘米。

临床表现

腹部切口疝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肿块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位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则缩小或消失。包块还纳后,瘢痕区深部可触及腹壁缺损。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多数切口疝无完整疝囊,故疝内容物常可以与腹膜外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有时还伴有部分性肠梗阻。

检查化验

检查时可见切口疤痕处肿块,小者直径数cm,大者可达10~20cm甚至更大。有时疝内容可达皮下,此时常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触之则可感到肠管的咕噜声。肿块复位后,多数可触到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缘。腹壁肋间神经损伤后腹肌薄弱所致切口疝,虽有局部膨隆,但无边缘清楚的肿块,也无明确疝环可触及。切口疝的疝环一般比较宽大,很少发生嵌顿。

诊断

1.病史

切口疝病人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常有切口感染、裂开或急诊手术等情况;或病人全身状况较差;或有术前吸烟史和慢性疾病史等。

2.临床特点

切口出现可复性肿块,体检可扪及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界。

3.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可见疝内容物。

诊断依据

1.有腹部手术史。

2.手术瘢痕区有可复性肿块。

鉴别诊断

切口疝要和小肠疝其它类型如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等鉴别。

并发症

(1)肠管嵌顿:

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肠管绞窄:

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肠管绞窄的临床表现有:

切口疝

(1)阵发性、持续性、剧烈的腹痛。

(2)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休克表现。

(3)腹膜刺激征 (局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4)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或消失,可闻“气过水声”。

(5)呕血(或血性液体)、便血。

(6)腹部可触及明显肿胀、膨隆及肿块。

(7)X线检查可见腹内有膨胀突出的孤立肠管或小肠部位改变,肠管间隙增宽、提高,有腹腔积液。

(8)做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治疗

主要为手术治疗,仅在年迈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者顽固性咳嗽不能控制者可使用弹性绷带包扎。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癌症晚期和合并内外科急危重症者,可非手术治疗包括: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物损伤;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

现代,腹内压力增高已非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因为应用人工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技术,可不增加术后的腹腔压力,而预防术后的切口裂开或切口疝复发。

应用抗生素。

切口疝的手术时机和原则:

(1)时机:切口疝形成后,局部组织需要再塑型,这一过程约需6个月。为预防术后复发,切口疝的修复手术以疝发生后6个月实施为宜。因第1次手术后,腹腔脏器存在炎性粘连,修复手术较早实施,容易损伤肠管。某院曾收治1例肠外瘘病人,因结肠癌手术术后1个月发生切口疝,术后2个月施行切口疝修补术因局部结构不清、肠管炎性粘连以致术中损伤小肠导致修补术后肠外瘘、切口裂开而就诊。

(2)原则:

①切除切口瘢痕。

②显露疝环后沿其边缘清楚地解剖出腹壁各层组织。

③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条件下修复各层腹壁组织。

护理

1、精心设计切口

为避免切口疝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根据治疗目的,精心设计切口,尽量少用经腹直肌和腹直肌旁切口,代之以横形切口,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

2、改善愈合能力

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补充维生素C、K等,改善病人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切口疝

3、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

对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应积极治疗。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4、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

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水、便秘或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预防并处理手术后出现腹胀呕吐、呃逆、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同时使用腹带。

用药安全

1、年老体弱、无嵌顿之切口疝可用疝带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应切除多余的疝囊及瘢痕组织,然后分层缝合缺损边缘之组织。较大切口疝修补有困难时,可用阔筋膜或其他代用材料修补。

3、切口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

4、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合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者。

5、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尚可考虑应用新特药物及支持对症治疗。

6、手术瘢痕处,腹压增加时可见包块突出,平卧后消失。

7、包块还纳后,瘢痕区深部可触及腹壁缺损。切口疝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的疝,一般见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纵行切口区。腹部手术后,如切口获得一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但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病率可达10%;伤口裂开者甚至可高至3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