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认为人体为什么会生病?
中医学重视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的平衡协调,所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体要顺应大自然和社会环境去规律地生活,使形神兼俱、形神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谈到的养生知识所说,人体若要良好地生存于自然界,就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调整机体的功能顺应大自然的变化增加对自然界寒暑变化的适应能力,使人体与自然浑然一体,做到“道法自然”。如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起居,随四季变化增减衣物,恰当地运用养生的方法来锻炼身体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注意饮食卫生,切勿暴饮暴食、偏食、酗酒等,把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科学地作息,即“不妄劳作”以避免劳心、劳力、劳房,从而使人体脏腑经脉气血不受损伤而阴阳平衡,使经络气血畅通,五脏六腑各得其所、各司其职以维持生命和健康,这也是保证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
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引发了不同于古人的生活方式,早起、加班、熬夜、饮酒、进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接受污染和辐射、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晚育等都是损伤人体心肝脾肺肾这五脏气血的恶劣源头。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生病主要是外因、内因所致,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外因,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饮食失于节制、过度安逸或过度疲劳等均是引发疾病的内因。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人体自身存在抵抗邪气的能力即能不发生疾病,而上述内因长期耗伤人体正气,疾病必然乘虚而入。而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在于阴阳气血失调,过度劳累或不合理饮食会导致气血两虚、过度思虑或郁闷烦怒则会导致气滞血瘀,种种失衡必然影响人体五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如肾藏精气能负责生殖、肝藏血能调节月经、脾升清气负责吸收营养,以上功能失常,人体可能发生疾病,男性生育及女性妊娠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本文是宣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