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生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怎么办?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骨质疏松症占国内总人口12.5%~14.8%,其中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21390万低骨量人群,骨质疏松症患者中10%~19%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 5年内死亡率高达20%~34%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常致患者腰背部疼痛、功能障碍,椎体进行性塌陷、脊柱后凸畸形、驼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腰背部垫枕、手法复位、功能锻炼、药物干预等。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势必导致骨量的进一步丢失,加重原有的骨质疏松,使再骨折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长期的卧床也明显增加了心肺、泌尿系等脏器并发症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早期手术干预,缓解患者疼痛,促使其早期活动并恢复椎体高度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因简单、高效、微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止痛和椎体强化作用。
哪些患者可以做椎体成形术:一般来说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明显、不宜长期卧床者、不稳定压缩骨折、骨折块不愈合或内部囊性变、椎体坏死、能耐受手术,年龄大于60岁。不适合做椎体成形术的患者包括:无法耐受麻醉、手术;无痛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出血倾向、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感染;椎体严重压缩骨折、骨折块突入椎管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透视定位,局部麻醉后于棘突中线旁开3~4cm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出内芯置入导丝,拔出穿刺套管,置入工作套管,使其前缘位于椎体后壁前方约 2~3mm。 移出导丝,精细钻扩大导丝针道,置入普通球囊,使其位为患椎前 1/4~后 1/4 之间为宜。满意后抽出造影剂,取出球囊,在C 型臂透视下注射骨水泥。骨水泥注射完成后,切口压迫止血,缝合 1 针,无菌敷贴覆盖。术后第 2 天允许患者下地行走,并常规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
本文系吴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吴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