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性肠痈腹凉痛 附子炮姜入方中
宿某,女,35岁。2016年8月30日来诊。着凉腹痛13天,月经量多11天。经检查,确诊阑尾炎,肠粘连。内科输液治疗,效果不明显。现症腹胀,怕冷,口粘。舌淡苔白厚腻,脉细沉弱。
柴胡10g黄芩10g生白术40g 枳实10g
赤芍10g清半夏10g炮附子10g先煎败酱草30g
生苡仁30g 炮姜10g荆芥穗10g 侧柏炭10g
2剂,水煎服。
9月1日复诊。腹凉,水样便,痛减,血止。舌淡苔白厚腻。
柴胡10g黄芩6g苍术10g 枳实10g
白芍15g清半夏10g炮附子10g先煎败酱草30g
生苡仁30g 炮姜10g炙甘草10g 侧柏炭6g
2剂,水煎服。
9月3日三诊。心下痞、痛,腹怕凉,便稀,少量经血,口苦。舌淡苔薄白,脉弦。上方败酱草、生苡仁皆减为15g,侧柏炭增为10g,加荆芥穗10g,党参10g。3剂,继续巩固。
半月后来诊,言阑尾炎并未发作,以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调理腹凉等症。
按:对于阑尾炎一病,中医称之为肠痈,一般从攻下排脓清热解毒角度入手,多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化裁。仲景《金匮要略》中治肠痈之方,除大黄牡丹皮汤之外,更有薏苡附子败酱散。惜此方多被人遗忘,以至于肠痈动辄苦寒攻下,成了肠痈固定套路。笔者曾治一慢性肠痈,患者言前医用治阑尾炎专方不效。后余用当归芍药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效果颇佳。某病专用某方,这种说法并不鲜见,若是外行人言,不足为怪,若中医从业者有这种想法,真的是画地为牢,自我束缚,自取灭亡。
本案患者腹胀痛,怕冷,又有苔白厚腻,虚实错杂,当时考虑太阴少阳阳明合病,故用大柴胡汤去大黄,加生白术通便,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再加炮姜温中散寒兼以止血,荆芥穗、侧柏炭止经血。从二诊效果来看,应是黄芩过于寒凉,出现水样便,故减量。三诊再减败酱草、生苡仁之量。细细想来,此案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此患者初诊太阴少阳之病较明显;其舌苔厚腻,考虑阳明是否欠妥?是否当用四逆散加生白术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较为合适?还望同道提出高见。
本文是孟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