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雪引起的运动损伤
滑雪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是深受世界人们喜爱的一项时尚运动,同时也具有危险性。滑雪是人们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运动,是一项动感强烈、很富于刺激的体育运动。滑雪引起受伤的可能性很大,小到无害的滑倒,大到具有高冲击力的碰撞。
病因分析:
1. 在摔倒时, 出于自主保护反应,手直接着地受力,容易造成上肢关节扭伤、脱臼和骨折。如手腕关节、肘关节、上臂和肩关节的损伤。
2. 滑雪运动的技术特点, 要求膝关节在一定屈曲范围内屈伸、扭转, 因此, 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膝关节损伤主要有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膑骨骨折等。膝关节侧副韧带主要起稳定膝关节侧向动作的作用。在滑雪运动中内侧副韧带损伤要较外侧副韧带损伤常见得多。
3.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一个很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损伤大多是由于运动员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落地不稳所致,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动作变形也是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踝关节扭伤中,以内翻位损伤为最常见。
4. 和初学者相比,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的滑雪者更容易发生肩部损伤。向前摔倒是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肩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肘部损伤常见的有肘后脱位和鹰嘴骨折,这两类损伤在高水平爱好者中比较常见。
5. 对于滑雪初学者来说,身体重心掌握不好,容易向后摔倒,造成头部后侧着地,出现脑震荡等症状。
6. 在摔倒时, 由于与雪面、器具或他人碰撞,容易造成表皮擦伤、软组织损伤或者腹部损伤, 如: 雪鞋不合适,由于磨脚而造成的损伤或雪板刃锋利造成割伤等。
7. 肌肉痉挛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显示的一种现象。冬季运动会中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运动员肌肉粘滞性加大,关节灵活性下降极易造成肌肉痉挛。
8. 滑雪项目一般都在野外的雪山中进行,其环境温度一般在-10℃-20℃左右, 由于外部的寒冷环境特别是突然的降温会使人体极易冻伤。
常见发病部位:
国内滑雪运动常见的损伤有扭伤、切伤、骨折、摔伤、脱臼、头部外伤、脊椎损伤和内脏损伤, 冻伤也时有发生。比例较大的是扭伤、拉伤和骨折, 这三类损伤占滑雪损伤总数的70%-80%。据资料记载这三类损伤中占首位的是扭伤、拉伤, 占滑雪损伤的34%左右, 膝部损伤为80 %。滑雪运动膝关节损伤中内侧副韧带和半月板损伤较多见。
滑雪运动损伤后急救处理与治疗:
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抢救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骨折后急救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则。
1)抢救生命
2)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
3)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
4)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
5)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后的治疗
膝关节损伤根据受损的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 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任何类型膝关节的急性损伤都应遵循冷敷、加压包扎、制动的处置原则。
运动性闭合软组织损伤
在急性期首先要利用可用的条件防止和减少软组织的内出血、渗透和水肿, 如用氯乙烷喷擦损伤部位或者就地取材利用冰雪敷压等。
冻伤的治疗
浅度冻伤者可采用雪搓或自然复温法。重度冻伤者应避开寒冷地方, 将冻伤者渐渐移到暖和的场所, 不要一下子进入热的房间, 要先在走廊中停留几分钟, 过热、骤热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肌肉痉挛的治疗
出现肌肉痉挛, 首先要注意休息与保暖。对于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 只要以与痉挛相反的方向牵引该肌肉, 一般都可使其缓解。牵引时切忌用暴力, 应该持续、均匀、缓慢用力, 以免造成肌肉拉伤。也可配合局部按摩。严重的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药物的辅助治疗。
滑雪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1)滑雪者自身应提高安全意识,首先,滑雪开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机体达到或接近高效率的生理要求,使其能够尽快适应滑雪运动,减少外伤的发生。其次,滑雪运动是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每次滑行对人的体能消耗都较大,应尽量减少在疲劳状态下进行滑雪的时间,保证必要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补充。再次,滑雪应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掌握滑雪的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避免争强好胜、急于求成的心理。初学者在选择滑雪场地时,坡度不能太陡,6°左右最好,滑雪道要宽,雪质要好。还要遵守雪场安全规范,注意乘坐缆车上下索道的安全。
2)滑雪场应完善安全保障与医疗救护服务体系
滑雪场应配备专员定时检修造雪及压雪设备以确保雪质的优良。指派巡护员定时清理雪道上的冰、石块等异物,定时检修安全网。在危险地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规劝技术较差的初、中级滑雪者在适宜的线路滑行。在滑雪道内设施的周围( 如索道立柱、变电箱、机械停放处等) 及可能有危险的地方须用安全网围住或用弹性软体物裹围。同时,配备专员定时广播滑行规则,以提醒滑雪者增强安全意识。滑雪场应配备足够的滑雪( 指导员) 、安全巡察救护人员,并佩戴明显标识或穿着统一服装。设置医务人员及急救室,配有救护运输设备及各种急救药品和救护器材,以保证滑雪者伤害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选择好滑雪运动装备与器材以备后患
合适的滑雪运动装备能够确保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气温低、风力大、雾天和雪天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见度低,对视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冬季在户外滑雪选择保温、防水、透气、有一定摩擦力、色彩鲜明的滑雪服、雪帽、手套等对有效避免冻伤至关重要。此外,其他的保护装备如滑雪镜、护膝、护肘、护脸等可降低在滑雪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滑雪者在选择滑雪器材时应选用与本人身高、体重等相匹配的雪板、雪杖、雪鞋,并严格检查器材质量,特别是对在滑雪场租赁的器材要进行严格检查,同时请专业人员调节好滑雪板脱离器的强度。
总结:
滑雪爱好者下肢发生运动损伤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部位特征,运动损伤主要类型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和挫伤。导致滑雪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滑雪者自身、滑雪场管理以及滑雪装备器材等因素有关。预防滑雪运动损伤的措施包括滑雪者自身应提高安全意识,选择好滑雪运动装备与器材,滑雪场应完善安全保障与医疗救护服务体系等。旨在减少和避免滑雪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并为滑雪场管理部门更好地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本文是王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