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洪美 三甲
王洪美 副主任医师
安顺市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

核素敷贴神器,抹去“上帝的吻痕”

1754人已读

2017-03-08 廖宁 中华核医学分会原创作者:廖宁 副主任医师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来源: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科普学组

生活中常见婴幼儿在出生后几天或数周内头面部出现鲜红色小斑点状“胎记”,我们称之为“上帝的吻痕”,这些“胎记”其实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皮肤软组织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病率约4%-5%,约60%发生于头颈部,常见于颜面皮肤或皮下组织、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

皮肤血管瘤根据形态可分为浅表血管瘤、深部血管瘤和两者混合型血管瘤。

浅表血管瘤因为生长在皮肤的表面,颜色鲜红似草莓,因此也称为“草莓状”血管瘤。

深部血管瘤生长于皮下,局部皮肤呈暗青色,质地柔软,因此也称为“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中常见的是“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核素敷贴治疗、冷冻、激光等。

其中核素敷贴治疗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复发率低,疗效明显优于冷冻、激光等。

核素敷贴治疗应用的核素主要有32P(32磷)或90Sr(90锶),其中较常用的是90Sr。

敷贴治疗是将不同形状大小的敷贴器紧贴在病变皮肤表面,利用由核素衰变时发射出的β-粒子组成的射线照射局部病灶,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抑制血管细胞生长和增殖,导致微血管萎缩、闭塞等,促使血管瘤消失。

由于治疗用的β-射线射程短,在组织内的射程仅2-4毫米,且能量低,因此不会对邻近组织造成损伤。

核素敷贴治疗安全、简便、无痛苦,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局部反应轻微,容易为家长及患儿所接受。

特别是对于面积不大的点状、米粒状、或面积不大略突出皮肤表面1-2mm的草莓状血管瘤疗效明显,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岁以下儿童毛细血管瘤治愈率可达70%-80%。

如果是较小体积的血管瘤一般仅需要一个疗程(5-10次,每天或隔天一次)即可治愈,较大的可能需要重复多个疗程,一般每个疗程间隔3-6个月。

大部分患儿在核素敷贴治疗头几天即可出现血管瘤皮肤颜色加深,色素沉着,疗程结束后1-2个月内渐出现皮肤表皮脱屑,2个月后血管瘤颜色才逐渐减淡,3-6个月血管瘤渐消失,色素沉着消失。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色素减退或瘢痕形成。

核素敷贴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有:

1、注意保护血管瘤部位皮肤,减少摩擦,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2、治疗开始到治疗后2周内患处禁止搔抓,不可用热水烫洗,避免感染和损伤;

3、治疗过程中如患处皮肤破损或感染时,应终止敷贴治疗,并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

核素敷贴治疗血管瘤可联合内科药物或外用药物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可外涂塞吗洛尔滴眼液,混合型血管瘤可加服盐酸普萘洛尔,10~20mg/kg.d。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洪美
王洪美 副主任医师
安顺市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