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闵怀伍 三甲
闵怀伍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磁敏感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4723人已读

摘要: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它不同于以往的质子密度、T1或T2加权成像,这种新的成像方法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不同而成像的技术。SWI成像的关键在于磁敏感物质。

一、 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它不同于以往的质子密度、T1或T2加权成像,这种新的成像方法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不同而成像的技术。SWI成像的关键在于磁敏感物质。这些与周围组织磁敏感度不同的物质(如静脉血、出血、钙化等)一方面可以缩短T2*,另一方面可导致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相位不同产生对比。SWI包括两种图像对比:幅度图像和相位图像,两者既可以分别分析,也可以经图像后处理进行融合后分析,临床看到的图像大多为融合后的图像。

二、SWI的临床应用:

SWI对于血红蛋白的代谢物、铁质沉积、小静脉的显示十分敏感,因此,目前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SWI已经开始被逐渐用于神经系统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畸形以及脑变性类疾病的诊断上,并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主要应用如下:

1.脑血管畸形:传统的MRA成像仅能显示较大的血管,而对于小静脉却无能为力,而SWI由于对去氧血红蛋白敏感,因此可清楚显示静脉结构。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由于是低流速的血管异常,在常规MRA上很难显示,而SWI则是理想的检查手段。在鉴别诊断上,有时小血管的形态与信号与较小的钙化类似,难以鉴别,在SWI相位图上,钙化、出血为低信号,而静脉则为高信号,可以鉴别。另外,传统的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已比较敏感,但SWI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效果更佳。

2.脑外伤: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30%以上,并且是导致植物状态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DAI是由于剪切力引起的脑白质损伤,轴索损伤的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而临床研究进一步发现有出血的DAI较无出血的预后更差,而CT与常规MRI均对较小的出血灶不敏感,SWI由于对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如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等十分敏感而易于被显示。有资料表明在SWI上显示的出血性DAI病灶的数目和出血量分别是常规MRI的6倍和2倍。故SWI检查可以对颅脑损伤的评价、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脑血管病:SWI可以作为检测脑梗死受累血管分布区、梗死区以及梗死后出血的辅助手段,通过与MR灌注成像结合可判断梗死组织的预后。另外SWI还可以发现慢性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小血管周围发生的陈旧性出血灶,即脑内微出血,在常规MRI扫描中,这种微小出血点较难发现。

4.脑肿瘤:由于常规MRI对肿瘤的形态敏感,对其内部结构显示不佳,而SWI对小血管及出血敏感,故其成为了解肿瘤内部结构的优选方法,尤其在脑出血与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方面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SWI虽然临床价值较大,其采集与处理技术仍需进一步改进,如需提高扫描速度、减少伪影、提高信噪比。目前1.5TMR设备已经可以做到用1mm3的分辨率显示几百微米直径的血管。平面回波成像技术的引入能加快扫描速度,完成更大范围的SWI而不降低信噪比。SWI在结合常规序列可以更好地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且能在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我院磁共振在2008年初升级后已能开展此项新技术,目前已累计检查100余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闵怀伍
闵怀伍 副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