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痘防治问答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水痘为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的皮肤感染,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多见于成人。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和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能被乙醚等消毒剂灭活。人是已知的自然界中的唯一宿主。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怎样传染的?
缺乏对水痘病毒抵抗力的人接触了病人造成传染。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用具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8%发病,6月以下婴儿较少见,孕妇患水痘时胎儿可被感染,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本病一年4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高。
水痘临床上都有哪些表现?
潜伏期为10-24天,14-16天为多见。典型水痘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两期:
(一)前驱期 婴幼儿童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通常在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已经有皮疹出现。年长儿童可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二)出疹期 皮疹首先见于胸、腹、背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型,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疹液透明,后变浑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结痂、脱痂时间将延长。水痘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驱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部分患者可在口腔、咽喉、球结膜和外阴等黏膜处发生疱疹,破裂后形成溃疡。水痘皮疹是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后期出现的斑丘疹可未发展成水疱即隐退。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症状和皮疹均较轻,成人患者症状较重,易并发水痘肺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出现播散性水痘,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内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常较危重。
水痘会不会引起脑炎等其他并发症?
1.皮疹继发细菌感染 如化脓性感染、丹毒、蜂窝织炎、脓毒症等。
2. 肺炎 原发性水痘肺炎多见于成人患者或免疫功能缺陷者。轻者可无临床表现,仅X线检查有肺部弥漫性结节性浸润;重者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者可于24-48小时内死于急性呼吸衰竭。继发性肺炎为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小儿。
3. 脑炎 发生率低于1%,多发生于出疹后1周左右,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似,预后较好,病死率为5%左右。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4. 肝炎 多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
发生水痘后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变成赶结痂为止。发热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注意补充水分。体温较高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疱疹处以免导致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2、抗病毒治疗 早期应用阿昔洛韦已证明有一定疗效,是治疗水痘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每天600-800mg,分次口服,疗程10天。如皮疹出现24小时内进行治疗,则能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怎样预防水痘感染?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以使机体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保持室内通风,多做户外运动。如果家中有水痘患者,应予呼吸道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水痘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医院,特别是传染病房,以避免与痘病人接触。对病人的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托幼机构发现水痘患者要对玩具等进行有效消毒,并暂时劝退患儿。预防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方式,通常根据年龄要求进行预防接种或加强免疫。
本文是刘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