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今墨巧抄药方之浅悟
上世纪40年代初,津门富豪金老板偶然身体不适,请来当地中医名家陈方舟诊治。陈先生诊后即开一方,嘱咐他连服三剂后再行诊断。这金老板按要求服药后,没有见效,心中就犯嘀咕,陈医生不行吧。
正在他烦乱之时,恰巧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抵津,金老板听得消息,急忙派人前去相请,再也不提请陈医生这茬。施今墨来到金宅,见他年老体胖,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切其脉,细缓无力;望其舌,淡而少苔。金老板见到名医就和盘道来:“这几个月来四肢无力,食不甘味,便稀如水。”至此,施今墨心中已然明了,典型的气虚之症,当以“四君子汤”补之。
金老板拿出陈方舟所开药方,只见上书:“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原来正是“四君子汤”。阅毕处方,施今墨说:“陈先生辨证用药都恰到好处。此方切中贵恙,照服数剂,可愈。”不料,金老板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已服三剂,病体如故,还望先生高诊,另请处方吧。”
施今墨暗自思忖:陈方舟是同行,况且药方准确,怎好再改?金老板只服三剂就盼痊愈,真是心太急切。此方坚持服下去,必会见效。想到这里,看着固执的金老板,他灵机一动,叫人取来笔砚,抖腕开出一方,嘱咐他连服20剂。金老板接过处方一看,只见上写:“鬼益、杨栀、松腴、国老”四味中药,见原方已改,心中甚喜,这次肯定会好的。
一月后,金老板果然痊愈了,就派人携带礼品赴京酬谢施今墨。施今墨笑道:“要谢,应该谢谢陈先生,是他治好了金先生的病,我只不过为陈先生抄过了一次药方罢了。”来人不解其意,施今墨解释道:“人参又名鬼益,白术又名杨栀,茯苓又名松腴,甘草又名国老,还是原来的四君子汤啊!”
上面的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会看到施老妙手仁心、团结同道,有人会说金老板不识医道、病急乱投医。
而本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事实,金老板四肢无力,食不甘味,便稀如水,诸多不适,三剂更医,只盼早愈,陈大夫看病处方诊治对路,但却被患者认为不行而改投他医,问题出在哪里?
诊病识人之道、沟通告知之道!
医生诊治疾病,必须详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并了解其它与本病有关的情况。结合病人体质、年龄、情志等方面,分析病情,制定方案,细心谨慎,方能避免失误。
如果陈医生能准确把握金老板此次疾病的发展预后,发现金老板的急脾气,并提前告知疾病诊治的大致预后,结果还会一样吗?
《冷庐医话》记载,薛生白和叶天士两人之争,缘于对一位更夫的治疗。有一更夫,身面浮肿,全身呈黄白色,薛生白诊脉后,认为病入膏育,无法可治,告其回家。病人出门之时·适逢叶天士至。叶氏问病人说,你是更夫吧,这病是蚊虫叮咬,加之热邪太甚而致,服二剂药就可治愈,于是为其处方。薛生白听后大吃一惊,为之失色。薛生白乃一代名家,误将蚊虫叮咬之症认为死症,若不巧遇叶天士,病人岂不坐以待毙。医疗活动的特殊性要求医生必须精研医术,临证从容,方能应付变幻莫测的各类疾病。《医门捧喝》指出“医理深微,病情变幻,苟非深思力学,阅历有年,莫能辨析明确,辨不明,则意见不定,意见不定,则用药尝试,而能拯危济急难矣”。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如要解疾多之苦,还需勤学多悟去道少之窘!
杏林寻道者
2017-04-08
本文是许小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