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兆辉
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
下压法处理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1例(1岁)
1437人已读
患儿术前诊断
心脏位置及连接正常。右房、右室稍增大,左室收缩活动可。左室流出道延长。主动脉三叶瓣,活动可。肺动脉无明显增宽,总干内径1.46cm,瓣膜开放活动可。二尖瓣环1.52cm,三尖瓣环1.66cm;二尖瓣前叶裂缺,前叶瓣尖稍增厚,回声稍强,后叶短小、活动度小,前后叶关闭点错位,轻-中度反流,反流2束,束宽分别为0.30cm(闭合缘处)、0.15cm(裂缺处)。房间隔缺损(Ⅰ)1.04cm,卵圆孔未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房室通道型)0.66cm,部分假性室隔瘤形成,其上见至少3束分流,较宽束0.20cm(瘤体下方),左向右分流速4.18m/s。左位主动脉弓。
术中细致探查共同瓣下方的结构,觉得前后瓣的下方都有些地方不保险,因此从右室面间断予以加固,右室面入针,共同瓣中间部位出针(注意要保留三尖瓣隔瓣的瓣叶组织),然后将共同瓣予以下压;
前后瓣处理完毕后,按照正常程序关闭裂缺,重建房隔,术后无殊;
本文是陆兆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