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属在照料精神障碍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呢?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是和家人一起居住生活的,大量的照料工作由家人承担。不良的家庭气氛和不健全的家庭结构不仅会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还会影响已经罹患疾病的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复发。
虽然家属在照料患者过程中承担了太多的压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照料的重点和工作的核心是为了患者病情的稳定和疾病的康复,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要去重视的地方:
1.家属要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定期带患者随诊复查。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会有波动变化,服用药物后的反应也不同,家属最好能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带患者复诊的过程中向医生反馈,这样有利于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做出更有益于患者的决策。
2.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刚刚出院的患者,我会嘱咐药物由家属保管,按时按量派给患者服用;对于长时间服药规律、依从性好的患者,我会建议患者自行服药,但同时我会叮嘱家属默默的关注患者的服药情况;做到既不给患者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又要保证的药物治疗的延续性。
3.解决患者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指导或督促患者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帮助患者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保持生活自理的社会功能对于患者下一步重新回归社会非常重要。
4.熟悉复发的预警信号:如患者出现睡眠不好、情绪不动、易怒、旧事重提、服药抗拒等情况时能够意识到患者可能出现了病情的波动,可能提示患者病情复发。这个时候家属及时带患者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可以有效的避免疾病的复发。
5.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但患者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的行为或风险较高时,需要及时带患者就诊,必要时一定要住院治疗。
6.向社会呼吁,改变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很多患者病情好转后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和偏见,导致了患者的退缩行为。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的危害性,一起努力来改变社会的偏见。
7.负责患者的人生安全、基本权利的获得和财产保管。
8.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让患者能够在家中感到安全和心情愉悦。
本文是张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