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本来事情进行的很顺利,为什么他(或她)就是要把它弄砸?
答:例如,26岁女性,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也开心,但是也还想辞职考。后来换到一个新单位,安排做文职,还协助办公室日常业务,领导很重视她,她开心了一段时间。到了年底,非要从理科跨文科考研,明知考上希望不大,但非要辞职在家全日制考研,结果没考上。工作也丢了。她自己也说,“不该坚持的坚持了,该坚持的倒反而没坚持”。这种情况怎么理解?是高级情感发育不成熟,导致价值观不稳定,所以对工作满意的评价不稳定,以致一件比较稳定的工作,活生生丢了不干,去考毫无把握的文科研究生,结果研究生也没有考上。等于本来是一桶水放那里很稳定,非要打翻它,弄得自己心情也不愉快。这是边缘性人格的一个特征。
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科普号2024年11月16日 78 0 1 -
贾竑晓教授主译的《不真实的我:人格解体障碍自我疗愈指南》正式出版
《不真实的我:人格解体疗愈指南》译著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由美国福根·涅兹罗格鲁与凯瑟琳·唐纳利原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贾竑晓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翻译。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简称人格解体)主要临床特征为个体的思维、情感、感觉、躯体或行动的不真实的、分离的或作为旁观者的体验(例如,感知的改变,时间感的扭曲,自我的不真实或缺失,情感和/躯体的麻木),对环境的不真实的或分离的体验(例如,感觉个体或物体是不真实的、梦样的、模糊的、无生命的或视觉上扭曲的),表现为1-2%的高发病率,低识别率,高误诊率(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等),长延时诊断率(平均延迟诊断3-7年),低关注率,无有效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值得被重视。在无有效药物治疗情况下,自我心理调节有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而本书提供的正念、接纳承诺疗法和辨证行为疗法将为患者提供有效自我心理调节策略,也是主译从2005年开始人格解体的临床科研工作以来,尝试为无有效药物治疗但又被忽视的国内正在深受折磨的广大患者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的一次努力。原作者凯瑟琳·唐纳利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原理事长马辛教授为本译著作序,国内人格解体专家喻东山教授、接纳承诺疗法专家祝卓宏教授、辨证行为疗法专家王纯教授、认知行为疗法专家李献云教授对本书进行了推荐,值得广大人格解体患者关注。 贾竑晓教授主译的另外两部人格解体专业著作《不真实感:人格解体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和《与不真实感为邻:人格解体障碍自我诊疗全书》也将在年内出版,前者着重人格解体的认知行为疗法,后者着重该病的心理动力学疗法,加上本书介绍的正念、接纳承诺疗法和辨证行为疗法,以期从不同视角帮助读者了解和应对人格解体障碍,同样值得关注。
贾竑晓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5日 167 0 2 -
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心理治疗方法
BPD的治疗通常需要由具有治疗此类人格障碍经验的治疗师进行长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可以采用几种心理治疗方法。辩证行为疗法(DBT)通常被称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的“黄金标准”,它教来访者进行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和健康的人际关系技巧,帮助培养应对困难情绪的技能;基于心智化的治疗(MBT)可以帮助来访者检查对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帮助加深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了解;心理动力学疗法可以帮助来访者重新回顾童年生活经历和处理相对应的心结。具体见在公众号中对每个疗法的详细介绍刘梅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擅长:家庭养育、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需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关注我的个人网站:https://amiraliu.top
刘梅珠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30日 76 0 3 -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容易被误诊误治的心理疾病
01边缘型人格障碍在心理卫生科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患者常常因为情绪问题就诊,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甚至因为出现短期的精神症状而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我曾经在公号上写过几篇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关的稿子,例如:1、你知道吗?这种精神疾病的自杀风险远超抑郁症;2、大多数心理障碍都是情绪障碍;3、非自杀性自伤,您对此了解多少?;4、有一种心理障碍常常被忽视;5、李燕医生谈双相障碍;6、穿着迷彩服的“难治性抑郁症”;7、你的人格健康吗?;8、正念对常见人格障碍的治疗价值;9、这位心理治疗师患过精神疾病。遗憾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误诊误治现象依然那么普遍。下文再次介绍一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供大家参考。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类似,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群不成熟、过于情绪化的“孩子”;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的居高临下、富于魅力、善于操纵和/或权力导向的领导型特征有所不同的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让人困惑,显得“疯狂”。02根据DSM诊断系统的描述,边缘型人格障碍具有以下特点:1、多症状边缘型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早线索之一是病人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要么比通常发现的范围要广,要么很少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例如,当我们发现一个病人有强迫症状,歇斯底里症状,抑郁症状(通常这些病人也有多个医疗健康问题),我们就需要想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2、冲动、上瘾和行为失控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采取草率的行动,不考虑后果、道德、安全或合法性。这些病人不是反社会的,没有愧疚感——而是将强烈的情感带入行为中,以摆脱对他们的自体支持系统来说过于强烈的情感能量的体验。诉诸行动往往包括化学物质成瘾。在性方面,他们经常不顾自己的人格而使用他人,并且滥交,甚至存在多形性变态的倾向。3、操纵和自杀无须多说,失控和上瘾的人也是操纵性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通过自杀、自残的表示和威胁来操纵。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这些威胁。4、剧烈和不稳定的情绪,尤指烦躁的情绪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有强烈的情绪并且情绪不稳定。他们很少情绪低落。他们特别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很少有能力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而且经常缺乏快感。生气、愤怒、痛苦和沮丧占主导地位。5、轻度的精神病发作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时有压力相关的、短暂的和自我失调的精神病经历。他们经常表现出非药物偏执的想法和在先前治疗中恶化史。他们经常有解离的体验,尽管他们通常没有幻觉或妄想。6、扰乱的亲密关系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有非常强烈的依恋。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故意地、反复地、本来可以避免地受到伤害并抱怨,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来体验。另一种模式是只拥有表面的关系而没有亲密关系。他们往往非常依赖并要求很高,但贬低他们的伴侣。他们操纵,并经常看起来是受虐的。7、自我脆弱的非特异性表现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具有典型的精神病前期人格的人格结构,在低水平人格障碍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有幼稚的自恋、受虐狂和原始的防卫损伤。03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实现客体恒常性的发展成熟任务尚未完成,其客体恒常性意识尚未形成。当他们和一个人分开时,他们就像幼童一样很难保持这个人的形象。他们很难跨越时间、空间和人的边界来体验恒常性。由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分离时保持关系感的能力如此有限,分离意味着放弃,并以去整合和心理死亡威胁病人。事实上,在任何威胁下,都有崩溃、分裂和丧失基本自我功能。边缘型人格障碍千方百计地避开觉察/对立面。当他们确实觉察到对立面的时候,他们经历混乱、恐慌和焦虑。此外,他们有一种特殊的二分法,通常被称为“分裂”。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自体体验的一部分在意识中被分开而不互相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意识到两者,但从来没有同时意识到。这与压抑形成对比。在压抑中,被挡在觉察之外的东西,也不被觉察到。在觉察中的东西,很容易被觉察到。这不是时时刻刻交替的。随着分裂,一半的极性“被压抑”,另一部分可用。当“被压抑”的部分进入意识时,另一部分就是“被压抑”。04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可用的那部分在不同程度上不可用。有时,不可用的那部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完全被压抑。更常见的情况是,如果被施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记起”另一部分——但情感的意义失去了。另一部分对他(她)的意义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往往是识别不出来的。当两边颠倒时,意义就要重新考虑了。这种分裂也发生在边缘型人格障碍对其他人所具有的形象上。另一个人的各个部分合在一起,构成这个人还算准确的形象,在感知者的意识中则是分开的,因此造成了非常具有误导性的、不准确的形象。因此,当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生另一个人的气时,他(她)常常不能记起对他们有任何的好感。当感觉到爱的时候,他们不记得任何负面的事情。05有心理治疗经验的人都知道,接触包括连接和分离。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认为“接触”或“连接”等同于融合、熔合、退行、丧失自主性和胜任力。他们可以想象情感上的亲密,而且可以想象能力和自主,但不能想象这两者在一起,他们把这两者分开了。亲近意味着被照顾、无能。连接等同于熔合;分离或自主等同于遗弃、隔离和饥饿。胜任和自主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根本没有连接。胜任意味着不需要帮助。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依赖和胜任力是不能被整合的,即使是作为一种心理上的可能性。因此,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选择变成了挨饿(孤独和胜任的)或被喂养(融合和不胜任)。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既寻求又害怕这种融合。但随着他们的分裂,他们认识不到两者都存在。因此,一个时刻,他们觉得好像他们的生存依赖于没有分离或差异,而另一时刻,他们害怕在合并中失去自体。当亲密关系逼迫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会扰乱关系,例如逃避治疗。由于分裂,他们有无限的退行能力。当他们有一个被照顾的幻想时,他们没有保留对他们的自主地位和不可能合并的现实背景感。因此,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退行并不是为自我服务的。他们实际上被对方照顾的幻想往往比它看起来的更不恰当和原始。退行时,他们无法进入观察中的自我,观察中的自我已被分离。有一个不充分的观察中的自我。这就是在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工作时,过多的“支持”会适得其所的原因所在。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8日 83 0 1 -
带你们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BPD)
一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通常与不稳定有关: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通常,这种不稳定源于是对被遗弃的恐惧。BPD是B类人格障碍,这组疾病会影响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并导致其他人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极端或非理性的。其他B类障碍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中,冲动和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很常见,自残和自杀的想法和行为也很常见。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您控制这些强烈的情绪并减少痛苦,从而减少自杀自残行为。虽然边缘型人格障碍无法“治愈”,但许多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会进入“缓解”状态,这意味着他们的症状变得不那么严重,以至于不再符合诊断标准,一些研究表明缓解率远高于90%。BPD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中有定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临床医生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其中使用术语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EUPD)而不是BPD。二BPD真的是一种“人格障碍”吗?“人格障碍”一词是有争议的,许多人(包括临床医生)拒绝使用这个标签,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可能带有侮辱性。当精神健康障碍是你性格的一部分时,你可能会感到不安,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可能会觉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和行为是对困难生活经历的理性反应,而不是人或其性格的缺陷。考虑到这一点,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应该考虑一个人情绪反应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确定这个人有问题。虽然人们不同意“人格障碍”这个标签,但拥有某种标签可以作为获得支持。有些人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有助于他们向自己和周围的人解释自己的行为,让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症状根据DSM-5,有九种与BPD相关的症状。您必须具有以下五种或更多症状才能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疯狂地努力避免被遗弃,无论这种遗弃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在理想化和贬低的极端之间交替身份认同困难,例如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快速变化至少在两个可能自我伤害的方面存在冲动(例如消费、性、药物滥用、鲁莽驾驶、暴饮暴食)反复出现自杀念头、自杀行为或自残情绪不稳定和情绪快速变化(例如,强烈的阵发性烦躁、烦躁或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长期的空虚感极度愤怒或难以控制愤怒与压力相关的偏执想法或严重的分离症状由于对被遗弃的强烈恐惧,您可能会将情况解释为您正在被遗弃,即使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如果一个朋友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在最后一刻改变了计划,你可能会立即、自动地害怕被抛弃,并感到非常受伤或痛苦。当您感到被拒绝时,您可能会对您认为拒绝您的人感到非理性的愤怒(尽管当时感觉可能是理性的)。您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因为自己是坏人而被拒绝,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人格障碍通常在18岁及以上的人中被诊断出来,即使他们已经出现症状多年。根据DSM,如果青少年或儿童被诊断出BPD,则症状必须存在至少一年。刘梅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擅长:家庭养育、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需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关注我的个人网站:https://amiraliu.top
北医六院临床心理科科普号2024年07月26日 127 0 2 -
如果真不幸,遇到一个偏执型人格者,怎么办?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认知治疗的重点是提高个体在处理困难事情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减少他们对其他人的恐惧和敌意。第一个方法,明确表达你的动机和意图。你要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清晰明确地说出来。第二个方法,注意严守程序和细节。曾有一个偏执型人格障碍者,他与同事闹意见的原因是他的同事在跟他握手的时候,把眼光投向了下一位,激起了他内心的愤恨,认为同时瞧不起他。实际上有可能他的同事当时真的只是分心了,没有注意这个社交细节。第三个方法,跟偏执型人格障碍者保持定期的联系。你越躲他,他觉得肯定有猫腻。第四个方法,以法律或条规作为参照。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自认为是遵纪守法的人,一心要公正。所以你跟他们打交道,实在不行的时候,你要搬出法条来。第五个方法,让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赢得小小的胜利,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效,否则他不会放手的。当然,你不能向他完全妥协。第六方法,寻找外部盟友。——《做自己的旁观者:用禅的智慧疗愈生命》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2日 82 0 0 -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的症状,如缺乏悔意或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人格障碍,通常表现为对他人没有顾虑,不考虑是非对错。患有ASPD的人可能很聪明、狡猾和有魅力,也有可能很冷漠,还可能表现出冲动、鲁莽,有时甚至是暴力行为,对于他们来说,无视社会规则和法律也是很常见的。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以漠视他人生命、健康和权益为特征,ASPD患者的行为倾向于剥削性、鲁莽、操纵性,有时甚至是犯罪的。ASPD患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悔意或对他人的同情心。ASPD相对罕见,影响人口的比例仅为1%到4%。顾名思义,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会从事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最新版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将ASPD分类为B类人格障碍的一部分,与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一起,B类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在情绪和行为管理上有困难的情况。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症状反社会人格障碍存在于一个谱系上,这意味着症状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并且可能因人而异。患有ASPD的人常见的症状和行为包括:缺乏悔意、内疚或同情心为了个人利益而撒谎或欺骗他人难以建立稳定的关系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或暴力行为倾向于将责任推给他人来解释自己的问题行为违反社会规范研究表明,ASPD的症状通常在24至44岁之间达到高峰,并在45至64岁之间开始下降。ASPD患者更有可能经历以下问题:财务问题法律问题或监禁失业或工作难度物质使用问题易怒难以规划未来这些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些常见症状和相关行为。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健康疾病,其特征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以及具有剥削性、操纵性和经常涉及犯罪行为的模式。以下是关于ASPD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选项的详细说明: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的成因遗传学因素:ASPD的遗传性介于38%到69%之间。这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有ASPD的历史,个体可能由于遗传因素而更有可能发展出该障碍。环境因素:如身体和性虐待、忽视、营养不良,以及胎儿期间暴露于酒精或吸烟等物质,都显著增加了患上ASPD的风险。生物学因素:基因变异,比如AVPR1A和OXTR基因的变异,这些基因参与调节社会结合、应对压力和攻击性等行为,可能对ASPD的发展起到贡献作用。缺乏悔恨、内疚或同理心:患有ASPD的人通常对他人的感受或幸福几乎没有关心。欺诈行为:他们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撒谎、操纵或欺骗他人,而不感到内疚。冲动和不负责任:不考虑后果地参与鲁莽行为,以及未能履行义务或保住工作。攻击性:经常参与肢体冲突或袭击行为。违反社会规范:持续无视法律行为,经常导致逮捕或法律问题。抗社会人格障碍(ASPD)的诊断诊断通常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根据DSM-5的标准进行,其中包括从15岁起表现出对他人权利漠视的行为模式,并且至少有三种特定的ASPD指示行为。彻底的评估包括心理评估、个人和医疗史的审查,以及可能的身体检查,以排除其他医学条件。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的治疗早期干预:治疗通常从儿童时期的干预开始,特别是如果确诊为行为障碍。早期的行为疗法可以帮助管理和重新定向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治疗方法:尽管ASPD本身难以直接治疗,但诸如基于心理理解的治疗(MBT)等疗法显示出帮助个体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的潜力。药物治疗:药物可能会被开具用于管理特定症状如攻击性或冲动性,或用于治疗伴随的症状如抑郁症或焦虑症。长期管理:管理ASPD需要综合性的方法,可能包括社会支持、持续的治疗和可能的药物管理。展望和注意事项ASPD是终生性的条件,但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特别是在中年之后,许多患有ASPD的人可能尽管有其障碍,仍能过相对正常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有ASPD的个体都会参与犯罪行为或伤害他人,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在不同个体间有很大差异。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ASPD,建议寻求合格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支持,早期干预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刘梅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注册心理师擅长:家庭养育、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婚姻家庭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需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关注我的个人网站:https://amiraliu.top参考文献:BatemanA,etal.(2016).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mentalization-basedtreatmentversusstructuredclinicalmanagementforpatientswithcomorbid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and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https://bmcpsychiatr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8-016-1000-9BlackDW.(2015).Thenaturalhistoryof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00180/EdensJF,etal.(2015).DSM-5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Predictivevalidityinaprisonsample.http://risk-resilience.berkeley.edu/sites/default/files/journal-articles/files/dsm-5_antisocial_personality_disorder_-_predictive_validity_in_a_prison_sample_2015.pdfFisherKA,etal.(2020).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6673/WenerKB,etal.(2015).Epidemiology,comorbidity,andbehavioralgeneticsof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andpsychopathy.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49950/
刘梅珠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9日 245 0 1 -
为什么有的人就觉得你该照顾他,而他无需照顾你?
为什么有的人就觉得你该照顾他,而他无需照顾你?婴儿刚出生时,每哭一次,都会得到周围人的照顾。此时他意识混沌,视物不清,朦胧中得出结论:周围人与我一体的,并围绕我转,这叫“大我”。可是,在日后逐渐发现,有时哭,周围人并不理睬,婴儿逐渐认识到,只有我的身体是属于我的,周围人并不属于我,他们可以听我的,也可以不听我的,这种“小我”信念植根于潜意识。假如婴儿此时的神经没发育好,即使哭,周围人不理睬,婴儿也不能认识到:周围人并不属于我,即停留在“大我”水平上,最后以“大我”并植根于潜意识。在“大我”植根于潜意识后,即使到了成人,潜意识仍认为,自己是中心,别人是周边,周边应服务于中心。所以,(1)别人应该照顾他,他无需照顾别人;(2)自己是中心,别人是周边。所以中心指派周边做事是应该的;(3)中心与周边有尊卑之分,所以自己与别人是俯视交流,而不是对等交流;(4)周边应该围绕着中心,不停地赞美和维护中心的正确性,不应有批评的声音;(5)周边应该服从中心,所以别人的好处应该上交给自己,否则自己就会嫉妒。有这些特点的人格叫自恋性人格。要想纠正自恋性人格很难,需要努力去做的有:(1)我要先照顾别人,别人才会照顾我;(2)尽量自己动手去做,不要轻易指派别人;(3)我与别人是平等的,应对等交流;(4)我与别人是平等的,我做得好,别人才能赞美;做得不好,别人就会批评;(5)我只争取我应得的,而不应嫉妒别人应得的。
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科普号2024年05月29日 398 0 4 -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⒈ 病因⒈婴儿由“大我”进化成“小我“:婴儿刚出生时,意识混沌,视物不清。只知道自己每次哭,都会得到周围人的照顾。因此得出结论,周围人是与我一体的“大我”,并“以我为中心”。可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现,有时哭,周围人并不理睬,他进而认识到,只有自己的身体受自己支配,身体与自己是一体的,即“小我”,周围人并不属于我,我与周围人是有界限的,他们可以听我的,也可以不听我的。此时界限意识发育,“大我”进化成“小我“,并植根于潜意识。⒉ 自恋性人格就是“大我”没进化成“小我“:“大我”的婴儿有时哭,周围人不理睬,但婴儿始终未能从“大我”进化成“小我”,即界限意识始终没有发育,“大我”就植根于潜意识,形成自恋性人格。㈡特征⒈自我中心:由于“大我”植根于潜意识,故即使成人,潜意识仍认为,自己是中心,别人是周边,周边应服务和听命于中心,导致(1)有优越感:中心应享有周边没有的特权,中心应该受到特殊照顾,稍被“冷落”就感到不满。(2)好指派人:中心指派周边做事是应该的。⑶见利就馋:中心与周边都是属于我,所以中心与周边的好东西都应属于自己。⒉难以深交:因为自己是中心,别人是周边,所以:(1)难被感动:周边应该照顾中心,而中心无需照顾周边。导致夫妻、亲子难以保持亲密关系,更罔谈同事。(2)难以推心置腹:自己是中心,别人是周边,中心与周边不能对等交流。如果别人企图与他对等交流,他就不高兴。(3)情感由中心向外周扩散:因为中心与周边都属于“大我”,故中心的怒或喜可以发散到周边,所以自己不高兴就对人“冷“,自己高兴就对人“热”,让人摸不着头脑。⒊关系妄想:潜意识认为,自我与周围人都属于“大我”,故周围人与自我有关。平时有前意识督察,潜意识被封锁住,一旦疾病抑制了前意识督察,潜意识激活,便认为周围人都与自己有关,故引起关系妄想及由关系妄想衍生的诸多妄想。⒋自大:当中心欲望不能得到周边的满足时→对周边失望→中心通过幻想来满足来虚拟地满足欲望,结果:(1)自以为是,将周边的不理解斥为“不懂!”。(2)订下宏伟目标,却不能完成。(3)希望听到赞美的声音,为自己的幻想搭台;听不得批评,害怕自己的幻想被拆台。(4)周边的成功将中心的才能比下去,于是特别嫉妒。㈢自我纠正自恋性人格的自我纠正只是形式上说说,实际很难做到。⒈不止于幻想,而是通过努力工作,取得成绩,吸引别人关注与赞美。⒉自己动手去做,不要指派别人。⒊我只争取我应得的,而不嫉妒别人应得的。⒋我先关爱别人,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18日 118 0 1 -
边缘性人格障碍系列问答
、⒈边缘性人格的临床特征是什么?答:正常成人有稳定的高级情感。高级情感是指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义务感。有了稳定的高级情感,就有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就稳定→就不瞎折腾,就不会到处惹事。由于家族遗传和童年心理创伤,造成高级情感发育不成熟,由于高级情感发育不成熟,患者不知该追求什么,或者即使追求了,追求也不稳定,从而出现持续空虚感;由于高级情感发育不成熟,病人怕独立,要依赖别人的照顾,怕被抛弃;由于高级情感发育不成熟,导致情绪不稳。有了持续空虚感、怕被抛弃感、情绪不稳,就形成了边缘性人格障碍⑴空虚感的代偿反应:病人不能闲着,一闲着就会莫名的空虚无聊。为了填补空虚感,患者会寻找有害刺激。包括①暴食;②物质滥用:每天喝酒喝到醉;③乱发生性关系:一女性先后找5名男性发生一夜情;④无度地玩:每天去KTV唱歌6小时;⑤自虐癖:病人生活很富足,偏要想象自己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忍饥挨饿、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情景。⑥虐待癖:把自己小猫活活掐死,获得快感;用小刀戳笼中的仓鼠,获得快感。⑦撩事:要知道,打出去的拳头,最终又会被打回来,自己又不能承受其后果。为什么小男孩7岁、8岁狗都厌?就是高级情感没发育成熟,一不惹事,就空虚难过,要通过惹事去寻开心。不过因为其小,所以大人训斥训斥也就算了。如果成人再这样,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原谅。⑵怕被抛弃的代偿反应:20多岁男性,还是喜欢妈妈、妈妈的叫,动不动来到妈妈的床上,说没有安全感。还问妈妈:“你不会不要我了吧”。对自己的男友(或女友)一会不见,就开始打电话询问,你做的事情要详细讲给他听,否则就会有被抛弃感。当感到即将被抛弃时,会引起:①强烈愤怒;②自杀姿态:意在引起对方的注意,获得照顾。例如,你要跟我(女方)离婚,我就自杀,我已坐在高楼的窗台上了,给朋友圈发出最后信息:“再见了”。这叫自杀姿态。(3)情绪不稳的后果:情绪不稳除了大发脾气(例如砸坏手机、电脑,用剪刀刺伤大腿)以外,还引起四不稳:①评价他人不稳:情绪影响评价,情绪不稳,评价他人的态度就不稳,人际关系在极好与极坏之间波动,第一天认为医生“值得信任”,第二天就感到医生“卑鄙、龌龊”。最终导致几乎所有人关系紧张。②评价自己不稳:情绪影响评价,情绪不稳,评价自我也不稳。一会觉得自己太胖,闹着要减肥;一会觉得自己不胖,放开来吃。一会觉得自己有价值,表现乐观;一会觉得自己没价值,表现沮丧。③事业不稳:不是有雄伟大志才是有高级情感,关键是高级情感稳不稳定,例如,一个工人,只是一份劳动,一份工资,一份家庭维稳,这就是稳定的高级情感。当高级情感不稳定时,计划会经常变化,以致于功败垂成。经常是旧的学业(或职业)放弃了,新的学业(或职业)尚未接上,本来能按部就班做好的事情,最后一刻却放弃了,造成重大损失。例如,23岁的男性,在一所一本大学已读到大四,还有几个月就毕业了,可他的追求变了,认为本科学历不重要,出国留学才重要。于是提出要退学,把手到擒来的毕业论文撂下,偏要写一篇根本没眉目的出国留学论文。④精神病症状不稳:在强烈情感背景下,可出现一过性幻觉和被害超价观念。例如,患者一直认为自己是神指定的天才。一次看到神在指点自己(一过性幻视);一次骑车陷入泥坑,感到是魔鬼把自己往坑里拽(一过性被害超价观念)。2.边缘性人格障碍如何治疗?答: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不稳虽说可用碳酸锂、利培酮、丙戊酸钠对症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因为它是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所以没办法。智障是认知的神经发育不全,孤独症是言语的神经发育不全,边缘性人格障碍是情感的神经发育不全,都没根本的解决办法。3.边缘性人格障碍预后如何?边缘性人格障碍在成年早期的损害和自杀危险性最大,到30~40多岁时,自杀危险性逐渐下降,与亲友关系和职业功能相对稳定。4.边缘性人格的流行率如何?答:边缘性人格在普通人群的流行率为1.6%,在精神科门诊的流行率为10%,在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流行率为20%。女性为多,男女之比为1∶3。涉及语言发育障碍的孤独症是男性为多,涉及高级情感发育障碍的是女性为多,这与重性抑郁症和癔症的女性为多是一致的。⒌边缘性人格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并列诊断?答:边缘性人格一般不来看病,等来看病时,多已符合抑郁症、双相障碍标准,而抑郁症、双相障碍就覆盖了边缘性人格诊断,不再并列诊断。在精神科,诊断了精神疾病,就不再诊断与之对应的人格障碍,这种情况很多。例如,诊断了精神分裂症,就不再诊断分裂性人格;诊断了强迫症,就不再诊断强迫性人格;诊断了偏执性精神病,就不再诊断偏执性人格。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22日 837 1 12
人格障碍相关科普号
许宝贵医生的科普号
许宝贵 主任医师
北京延庆区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
38粉丝15.4万阅读
彭旭医生的科普号
彭旭 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忻门诊部
精神心理科
1293粉丝86.6万阅读
马风红医生的科普号
马风红 主治医师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精神心理科
3139粉丝4.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杨胜文 主治医师襄阳市安定医院 心理科
人格障碍 6票
双相情感障碍 1票
擅长:焦虑症 抑郁症 情感、婚恋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高考心理咨询 更年期妇女综合征的治疗及心理咨询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治疗 心境障碍 双相情感诊断及治疗 -
推荐热度4.7曹庆久 主任医师北医六院 儿童精神科
抑郁症 46票
儿童心理问题 27票
双相情感障碍 19票
擅长:儿童青少年精神及心理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感障碍及情绪行为障碍 -
推荐热度4.4杜士君 主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心理医学科
焦虑症 7票
心理咨询 3票
抑郁症 3票
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的心理治疗; 婚恋问题、家庭问题、亲子关系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失眠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