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的美国治疗指南(二)
病因
足底筋膜炎病因尚不明确,且病因多样。Riddle等为明确足底筋膜炎在非运动人群中的风险因素,应用配对样本对照试验方法,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试验对象50名,均符合足底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单侧发病。研究指出:当踝跖屈活动性减小时,跖筋膜炎的发生风险增加。在该研究人群中,其他可增加足底筋膜炎发生的风险因素有:长久站立的工作人群与BMI大于30kg/m2的人群。另外,踝跖屈、肥胖、与负重相关的工作,均是独立的风险因素,其中跖屈ROM减少尤为重要。
主诉
在独立临床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确定程度对足底筋膜炎进行诊断。患者的典型主诉:1足部在不负重一段时间后,重新负重时,足跟部出现隐痛。2早晨醒后或休息一段时间后,行走的前几步,足跟部疼痛最为明显。3在一些病例中。疼痛非常严重,以致出现避痛步态。4患者经常主诉,活动增加,如行走或跑步后,足跟部疼痛减轻,但在晚间足跟部疼痛会加重。
病史
病史通常显示:患者在近期内运动量发生改变,例如,行走或者跑步距离的增加;或因工作变动而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在大多数病例中,患者最初的主诉是足跟前内侧局部锐痛,感觉异常并不常见。
临床表现
下面的临床表现非常用:足跟内侧疼痛;休息一段时间后行走的最初几步,疼痛明显;负重时间延长,疼痛加重;近期负重活动增加,疼痛常常突然发生。另外,将患者列入足底筋膜炎的ICD分类与足跟痛的相关ICF基于损伤分类时,下面的临床检查非常有用:
触诊足底筋膜近端附着部;
主动与被动踝关节背屈ROM;
跗管综合征试验;
卷扬机试验;
足纵弓角度。
鉴别诊断
在诊断足跟痛时,建议应该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跟骨应力骨折
骨挫伤
脂肪垫萎缩
跗管综合征
软组织,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
Paget骨病
Sever病
S1神经根病变导致的反射痛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