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跟痛——足底筋膜炎的美国治疗指南(三)
治疗:
一消炎药物
消炎药的使用,包括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与注射激素。尽管抗炎药在物理治疗临床中并不常用,但在临床处理足底筋膜炎时,患者却常常询问治疗师是否应该使用消炎药,医护人员也常常给足底筋膜炎患者开NSAIDS处方。然而,评估单独使用NSAIDS的临床随机试验还并未开展。仅有有限证据支持注射激素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疼痛。使用激素注射时,一个主要的担忧是存在继发足底筋膜断裂与脂肪垫退变的风险。Acevedo与Beskin1对765例诊为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122例接受激素注射的患者中,有44例(36%)因注射而致足底筋膜断裂。更为重要的是,在27个月内随访中,发现50%发生筋膜断裂患者的恢复一般或较差。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注射激素后筋膜断裂的风险很低或无。在触诊引导下,Gence等对3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的47个足跟施予激素注射,注射之后1个月与6个月,使用疼痛强度与超声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并对对照组的30例健康者也进行超声检查。与对照组相,初次超声检查,患者组足底筋膜明显增厚;注射后1个月检查,患者组疼痛水平明显降低,筋膜厚度明显变薄;6个月后检查,患者组筋膜厚度进一步变薄。他们指出:在激素注射后,并未发现明显的筋膜断裂或其他副作用。Tsai等对25例诊为足底筋膜炎患者施予
激素注射,并对触诊引导下注射(n=13)与超声引导下注射(n=12)进行了评估。他们使用痛觉计评估压痛,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注射后2个月与注射后1年,进行疗效评估。在注射后2周,两组患者的压痛与疼痛量表分数均有显著改善。然而,足底筋膜炎的复发率,触诊引导组(6/13)明显高于超声引导组(1/12)。
二物理治疗
Gudeman等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治疗的双盲研究。他们将39例(44足)研究对象分配至2个治疗组。由不同原因有4足被淘汰。20足分配至安慰组,使用离子电渗疗法,治疗用药仅为磷酸盐缓冲剂。20足分配至治疗组,使用离子电渗疗法,治疗用药为0.4%地塞米松磷酸钠制剂。除了接受为期2-3周的离子电渗疗法,两组患者还接受6次物理治疗,包括冰敷、拉伸足底筋膜与小腿肌肉、使用具有粘弹性的足跟矫形器。分别在治疗前、6次治疗后与治疗后1个月,使用Maryland Foot Score量表,进行与疼痛及功能改变相关的疗效评估。治疗前与6次治疗后,治疗组与安慰组相比,有明显的巨大改善;治疗后1个月,两组在疼痛与功能上没有差别。作者指出:
由于离子电渗疗法在缓解长期疼痛与功能障碍方面没有作用,因此,适用于需要即刻减轻疼痛症状的患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