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常见的脱发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毛发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脱发关乎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也是“头等大事”,患者常常因此而产生焦虑、压抑、自卑的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脱发程度不断加重。
脱发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患者常常会问“医生,请问我脱发的原因是什么啊?应该如何治疗呢?”
脱发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脱发,获得性脱发又分为针对毛囊及非针对毛囊的脱发,针对毛囊的脱发又可分为瘢痕性及非瘢痕性脱发。临床上肉眼区分往往有一定难度。
而恰恰不同类型的脱发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借助皮肤镜检查,可以更直观地对头皮、毛囊及毛发进行观察,帮患者尽可能找出病因、明确诊断,从而进行更好地指导治疗。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
主要病因是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致使毛囊逐渐萎缩。主要发生于20-30岁左右的男性,从前额两侧开始头发渐变稀疏,毛干变细,额部发际线后移。而女性患者症状常较轻,多表现为头顶部的脱发为主。
皮肤镜表现:男性患者的毛干粗细不均,差异超过20%,较多细发,毛囊周围“褐色征”。而女性患者除具备上述特征外,病情严重者还可见无毛干的毛囊开口及头皮色素沉着。
病因不清,目前常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脱发斑境界清晰,脱发区头皮正常,边缘头发容易拔除,局部无自觉症状。
皮肤镜表现:感叹号样发是特征性表现,还可以见黑点征、黄点征、断发及短毳毛。
休止期脱发
常发生于产后、失血、营养缺乏、服用药物或严重精神创伤之后,头发的同步脱落。患者拉发试验阳性。
皮肤镜表现:可见无毛干的毛囊开口,较多新生毳毛,但毛干粗细较均一。
拔毛癖
是由于患者不良情绪而产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拔毛行为,常发病于儿童或青春期。患者脱发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且脱发区域内部常遗留残余毛发。
皮肤镜表现:可见黑点征、黄点征、断发及卷曲毛发,毛发长短不均,残端分裂卷曲,亦可见出血点,由拔发引起。
当然,脱发还有种类还有很多,例如盘状红斑狼疮(DLE)、毛发扁平苔藓、黏蛋白性脱发、药物性脱发以及梅毒引起的脱发等等,大多数脱发疾病在皮肤镜下均有较为特异的镜下表现,所以皮肤镜对于脱发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查找病因、明确诊断,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本文是于小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