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孟祥春 三甲
孟祥春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心血管内科

儿童心肌酶增高有哪些原因

6544人已读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异常的家长来咨询。应该如何认识心肌酶谱呢?

先认识心肌酶谱的组成。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其中以CK、CK-MB意义较大。CK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CK-MM、CK-MB和CK-BB,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正常血清中主要是CK-MM(肌型CK),约占95%,其次是CK-MB(心脏型CK),CK-BB(脑型CK)最少,可忽略不计。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较高的是CK及CK-MB,CK-MB是诊断心肌炎性损伤、心肌坏死的较敏感的指标,所以在临床上也将CK-MB称为特异性酶,其它四项称为非特异性酶。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心肌酶谱升高,不管是心血管专业医生还是非心血管专业医生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病:心肌炎、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儿童常见于川崎病)等。由于对非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肌酶谱升高认识不足,常导致家长过度紧张。下面列举一些在临床上可能引发心肌酶谱升高的常见疾病。

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梗死(儿童常见于川崎病)

骨骼肌疾病如肌营养不良、肌肉损伤、肌无力、肌炎、运动后

甲状腺功能减低,在年长儿可发生

脑、脊髓组织损伤,如脑炎、脑膜炎、新生儿窒息脑缺血缺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

肺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肝脏疾病如肝炎

过敏性紫癜

尿毒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中毒、电击伤

儿童特发性肌酸肌酶增高

孟祥春
孟祥春 主任医师
深圳市儿童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