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病年轻化及预防康复策略——电台《名医堂》栏目讲稿(二
12、怎么才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发生中风呢?
可以用中国卒中学会向公众推荐的“中风1-2-0”新策略来识别中风症状。
“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发生了卒中(俗称脑中风),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中风120”策略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快速识别卒中,一旦发现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首先前往有卒中中心的医院进行救治。
13、一旦发病,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都需要紧急救治,早发现,早治疗,就近治疗,尤其是刚刚发病的3天以内,是非常重要的救治黄金时间,这个时间的抢救方案的合理性,决定了患者后期康复的程度。
西医目前在这个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急性期的治疗往往也行之有效,因此现在死亡率降低了,但致残率是居高不下的,就需要及时进行康复。
14、不少患者会遗留有肢体偏瘫、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同程度的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的及时介入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后期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基础。那康复从什么时间开始合适呢?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患者生命体征已经稳定,病情不再进展的48个小时后即可开展,及时的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临床经验,越早干预其预后越好,也越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一定要中西医结合康复。
中医则对这个病的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很多方法、方案,具有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
而且在疗效方面具有任何方法无法替代的优势作用。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15、能具体谈一下如何中医康复吗?
根据不同的时期进行康复,分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早期康复、恢复中期康复和恢复后期康复,
急性期:中药:小续命汤,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参附汤等,醒脑开窍,回阳救逆等等,
针灸:人中、百会、十二井、十宣,强刺激,放血等。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梗死体积。针刺可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提高缺血后脑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或释放。
恢复期:中药:辨证论治,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金贵肾气丸,大秦艽汤等,地黄饮子
针灸:针对不同的障碍进行针刺,尤其是针对一些西医没有很好办法的困难点:
痉挛:放血、芒针;手功能:关键肌电针刺法;吞咽:芒针;
16、中风患者什么时候开始针灸好?
中风患者早期及时进行针刺治疗,可阻止病情继续发展,提高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与代偿能力,加速自然恢复过程,缩短病程,为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只要患者生命指征平稳,识清楚,病情稳定,早期就可进行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48小时后即进行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可在发病1周后进行针灸治疗。
17、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一般常用的穴位有哪些呢?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18、不同时期康复应该注意什么?
早期治疗:一定要有治疗师参与。
因为在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的目标主要为抑制不正常的肢体运动模式,缓解患侧肢体的肌肉张力的过度升高及预防关节挛缩等并发症。此时,康复治疗师会量体裁衣地为每位患者提供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案,尽可能地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言语功能及手部功能。
同时,康复治疗师通过科学且适宜的姿势摆放及定时翻身可以预防压疮,同时通过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出现的以上肢屈曲肌肉痉挛、下肢伸展肌肉痉挛为主的偏瘫模式。
另外,康复治疗师还会协助患者进行适宜的床上被动活动训练。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刺激偏瘫的肢体,一方面可以保持偏瘫侧肢体的关节活动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偏瘫侧肢体肌肉张力的增加,进一步引发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还可以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通过气压治疗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的情况,并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案例中黄女士的母亲在卒中早期出现吞咽障碍,这是许多中风患者都会出现的症状,此时通过口颜舌面操训练、进食体位及进食食物的性状选择、冰刺激等吞咽功能训练都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进一步避免误吸的发生,同时为早日拔出胃管打下基础。
中后期治疗:加强患者主动训练
在恢复的中期,患者往往表现出一个非常高的肌肉张力状态,此期康复治疗以抑制不正常的肌肉张力,加强患者自主支配的运动训练为主。通过选择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患者对自身运动的控制能力。而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细活动能力,为日后改善独立生活能力打下基础。
在恢复后期,继续加强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同时需加强日常生活中需经常使用的一些活动(如穿衣、如厕、转移能力等)的训练,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而此期也可以适当选择适宜的辅助支具和矫形器来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另外,可通过选择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案,有效地纠正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患者对自身运动的控制能力,为日后改善独立生活能力打下基础;而到了恢复后期,则应继续增加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以及加强日常生活的一些活动的训练,为患者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
脑卒中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在前6个月内较为显著,6个月后往往进入一个恢复平台期。必须强调的是,康复治疗应贯穿整个脑卒中后的恢复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误用综合征以及各种并发症等,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中风后的前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间”,患者一定要把握好,切勿错过良机。
18、一些关于“中风后康复”的热点话题。
一、中风后康复治疗有用吗?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临床医学重在促进病理上的痊愈,而康复医学重在功能恢复(包括躯体功能和精神心理功能)和重返社会。
康复治疗对于脑血管病整体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中风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可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其中,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末可恢复工作。
二、中风后康复的目的是什么?
1、改善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脑功能;
2、建造精神心理的再适应;
3、恢复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回归社会、家庭。
三、中风后康复应该遵循哪些重要原则?
1、康复应尽早进行!这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早期床旁的康复如患肢的保护,被动活动等。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对脑出血康复时间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采取个体化康复方案,循序渐进。
2、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
3、除运动康复外,应该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4、中风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康复要与治疗并进!一定要在具有脑血管病诊疗能力的医院接受诊治,多与医师沟通,一起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坚持规律的生活,多做力所能及的参与性活动,重新找回自信。
5、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6、中风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症状,这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建议中风后严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就诊,积极干预。
7、约40%脑卒中病人可有复发,同样需要加强规范的中风预防措施。
8、应该强调指出,中风后有些功能障碍将会遗留很长时间,甚至终身残疾。所以,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9、中风后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家庭成员对患者恢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让家庭成员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功能障碍,心理问题,以便能相互适应,还应掌握一定的康复手段,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居家康复训练。
本文是冷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