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蜱虫叮咬—肉食者的噩梦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半个世纪以前,毛主席曾描述血吸虫给人民带来的灾难,21世纪的今天,血吸虫病早就被遏制,然而另一种小虫,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开始危害人类的健康,它,就是蜱虫。
蜱虫,常蛰伏于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的皮毛间,以饮血为生,其宿主广泛,且非灵长类哺乳动物为首要宿主。蜱虫主要会造成人体细菌、病毒以及立克次体感染,其唾液腺体中含有的多种蛋白具有抗凝、麻醉以及免疫抑制的性能,能使蜱虫更好的依附宿主,延长依附时间。自2007年以后,中国有关蜱虫叮咬所致的各类疾病的报道逐年增多,已越来越引起卫生部门的注意。2010年5月,中国疾控中心正式将蜱虫病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其主要发病特征为: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最近我在ICU也见过两例蜱虫叮咬所致的危重病例,尽管都已痊愈出院,我还是善意的提醒了病人:“悲剧可能还在后头,以后你可能会对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过敏,你知道不能吃肉有多可怕吗?”“还好,我一向不喜欢吃肉”!
好吧,我承认,对于无肉不欢的我来说,这确实是个灾难。
蜱虫叮咬与红肉过敏有何相关性呢?
蜱虫叮咬所致的红肉过敏的病例,由澳大利亚的Nunen医生最先报道,这个医生20年间,共收治近50多名红肉过敏患者,这些患者食用红肉后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窘迫甚至休克的严重过敏反应,而这些患者在本次发病前均可食用红肉且从未发生过敏反应。排除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以及遗传易感性,Nunen医生发现这些患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居住在悉尼北海岸地区,而这个地区蜱虫泛滥,是最常见的疾病传播媒介。
蜱虫叮咬如何引起的红肉过敏?
目前研究发现蜱虫唾液中含有α-半乳糖(这种寡糖广泛存在于红肉中),当蜱虫叮咬人体后,诱发人体产生大量α-半乳糖的IgE抗体并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的IgE受体结合,当摄入红肉时,机体再次接触α-半乳糖,激活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受体复合物,从而诱导各种炎性介质的分泌,产生过敏反应的症状。总之,蜱虫叮咬所致的红肉过敏症的发病机制与I型变态反应导致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类似。
但是与传统的食物过敏发病不同的是:1、传统食物过敏的变应原多为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而蜱虫叮咬所致红肉过敏中的抗原--α-半乳糖是目前唯一发现的可诱导IgE产生的糖类;2、传统食物过敏多为速发型变态反应,症状多在1小时内发生,蜱虫叮咬所致的红肉过敏则为迟发型反应,其变态反应的症状在摄食红肉3-6小时后发生。推测这种迟发变态反应可能与α-半乳糖中的糖脂和糖蛋白的消化和吸收有关,红肉中的糖类多在脂肪微粒如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消化后才开始释放。这类脂肪微粒的消化多需要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如何诊断蜱虫叮咬所致红肉过敏?
蜱虫叮咬所致的红肉过敏症的诊断可以根据病史、体内诊断、体外诊断三个方面来确定。蜱虫叮咬所致红肉过敏的病史有其特殊性:首先,这种病例多发生在蜱虫高发地区,如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北海岸的林区,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农村也极为常见;其次,患者在食用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后出现全身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呼吸窘迫甚至休克,症状多在3-6h后发生,而在食用鱼肉、鸡肉后则无此类症状发生;再次,这些患者在蜱虫叮咬以前均能正常的食用红肉,且无过敏反应症状。体内诊断多采用点对点皮肤试验,使用素材为新鲜红肉。体外实验则为利用ImmunoCAP进行血清a-半乳糖的特异性IgE测试。有学者指出,蜱虫叮咬后,α-半乳糖的特异性IgE水平升高了20多倍,可能直接导致了食用红肉后的过敏反应症状。
蜱虫叮咬所致红肉过敏症该如何治疗?
对于蜱虫叮咬所致红肉过敏症,目前无特异性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避免食用红肉仍为其主要的处理手段,其次就是针对变态反应症状的对症治疗,如肾上腺素、口服抗组胺药、口服或注射用激素等。不过可喜的是:蜱虫叮咬后所产生的高水平的α-半乳糖特异性IgE与支气管哮喘并无关联,这类患者后期也不会进展为支气管哮喘。此外,这种高水平的α-半乳糖的特异性IgE不会持续存在,在避免反复的蜱虫叮咬后,这类患者在食用红肉后的过敏症状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假如你喜欢户外运动,又或许你是宅男腐女,可你养的宠物喜欢户外运动,一定要注意,这种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小虫子,若被蜱虫叮咬之后出现发热症状,建议尽快去感染科就诊,若之后出现红肉过敏,建议求助于过敏科医生,正确诊断,规范治疗。相信你也不想在别人大快朵颐的吃着烤全羊和牛排的时候,自己只能狂咽口水,这会死的好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陈浩医生”
本文是陈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