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余奎 人已读
一、利胆、溶石治疗
口服药物溶石治疗只适应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且结石X射线检查显影阴性的患者。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目前学术界比较推荐的治疗方案是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和鹅去氧胆酸(CDCA)口服,周期为6个月,对于胆结石直径15mm以下的患者,溶石率可达52-62.8%,而单用熊去氧胆酸(UDCA)口服的溶石率为24-38%。但是由于鹅去氧胆酸(CDCA)会引起明显的腹泻,因此在临床中使用的较少。虽然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的溶石率不高,但因其兼有改善胆囊收缩功能、缓解胆绞痛的作用且副作用较低,因此患者的接受度较高。虽然应用溶石疗法后的复发率较高(有研究提示溶石成功后12年的复发率可达61%),但是,对于年纪较轻,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早期胆囊结石患者,该方法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二、体外震波碎石疗法
体外震波碎石疗法(ESWL)最开始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后来曾一度流行并应用于胆囊结石的碎石排石治疗,其应用范围与口服溶石治疗相同。体外震波碎石疗法也有很多明星的缺点,就是不一定能完全清除胆囊结石,且术后10年的结石复发率较高(达到54-60%)。震波碎石后,细小而形状不规则的结石在排出胆道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有近36%的患者在ESWL后再次行胆囊切除,且体外震波碎石疗法的总费用并不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便宜。于是,十年前,这种方法便已经被淘汰了。但是,近年来,偶有听闻极个别的私立医院将其作为一项新技术来进行宣传,以达到误导患者的目的,这种行为应当被谴责。
三、“保胆取石&”治疗
“保胆取石”其实是一种手术方式,虽然是一种手术,但是从其字面意义上可以看出,该手术方式只是将胆囊结石取出,而保留了胆囊,因而可以视为胆囊结石的一种保守治疗方式。
该手术方式最早于1985年由外国学者Akiyama等人提出。该手术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所致的胆道损伤、胆囊切除后增加肠癌发病的风险以及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自该手术方式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其褒贬不一,但是,该治疗理念却特别受患者的喜爱。因此,在开展该手术的医院里,从来就不缺少患者。
该手术方式最受争议的是术后的“高复发率”。但是,近年来,“保胆”学派在严格选择手术对象(如剔除泥沙样结石、胆囊壁厚度>5mm)、控制易复发因素(如控制胆囊收缩功能等)的基础上,术后3年的复发率可以控制在7%以内,术后8-12年的复发率可以控制在5%-12%左右。另外,在联合利胆溶石类药物(如牛磺熊去氧胆酸)或中医药治疗后,保胆取石术后的结石复发率有望降至更低。因此,这种手术方式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治疗手段。
四、中医药治疗
越来越多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而中医药在此时的优势也较明显。中成药方面,如胆宁片(上海龙华医院朱培庭教授、张静喆教授团队研发)、金胆片、消炎利胆片等。尤其是胆宁片,因其卓越的疗效,目前已经直接打入澳大利亚市场,成为第一个以药品而非保健品被国外审批通过的中成药。
中药方面,如大柴胡汤为主方的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也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针灸对于改善胆囊炎症引起的胆绞痛、嗳气、口苦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中医药对胆囊结石的溶石作用仍有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使患者“带石生存",并减少胆囊结石带来的并发症。
在现代医学理念的影响下,胆囊结石的治疗已不是单纯的保守或手术治疗,也不是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都在考虑如何让患者获得最大受益,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精神所在。
(免费为自家打个广告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海派中医顾氏外科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之一。以朱培庭、张静喆教授为主的学科团队开发的胆宁片是上海市第一个中药新药。朱培庭教授特需门诊:每周二、四上午;张静喆教授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地点:龙华医院总院特诊楼二楼)
本文系余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余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