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少华
李少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丰台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温补派名家周乐年教授论补法(三)

2710人已读

作者:李少华[1]戴桂国[1]
单位: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1]

文章号:W123752

2017/10/9 22:12:54

笔者师承温补派名家周乐年教授30余年,见证了周师运用补法治愈了数以万计的久治不愈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证。深感周师运用补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周派学术。 本文主要论述缓补与峻补   补法是中医的八法之一,适用范围很广,在中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神农本草中有365味中药,而补药就达到70多味,约占百分之二十。补法包括的面很宽,狭义的补,就是吃补药,如人参、虫草等。

笔者师承温补派名家周乐年教授30余年,见证了周师运用补法治愈了数以万计的久治不愈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证。深感周师运用补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周派学术。
本文主要论述缓补与峻补
  补法是中医的八法之一,适用范围很广,在中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神农本草中有365味中药,而补药就达到70多味,约占百分之二十。补法包括的面很宽,狭义的补,就是吃补药,如人参、虫草等。广义的补,包括适当锻炼、按时作息、控制饮食、情志舒畅等,心胸狭隘也会影响健康,心情开朗亦是一种补。
  有些病人,吃了补药,出现不适症状,有的医师则提出 “虚不受补”,古代亦曾有七、八个医家在医案中提到“虚不受补”。周师认为:虚不受补在临床上是被误解的,其往往出现在以下方面:
  1、病人体质从中医角度讲并不虚,只是因为工作太累,超负荷后,出现一些疲劳感觉,还处于生理阶段,没有进入病理阶段。累和虚是两个概念,这个阶段可以很累,但还不代表虚。
  2、补法使用不得当,在补阳的同时而没有照顾阴。阳如火,阴如水,水火都少了,只补火不补水,当然不适宜。最难的就是辨真虚假虚,古代医家说:大实有羸状。某些病得很重的实证,表面上很虚,很衰弱。其实是假虚证,且多表现在早期的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的病人,首先是感觉疲劳,实际上这个疲劳就是假虚证,如果使用党参,当归等,则致上火,这种假虚证的病人往往身材肥胖,活动后乏累。运用消食、祛痰、利湿、通便之法,把体内的痰湿消除后,身体感到轻松许多,精神疲乏明显改善,所以认为虚不受补的,大多都是这些情况,是辩证和治疗皆错。
  病案举例:王某,男,93岁,主因肺部感染,继发膈肌痉挛入住部队三甲医院,同时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经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予抗菌药物治疗。抗菌素用到第七天,肺部感染非但没有控制,还出现了顽固性膈肌痉挛。患者家属辗转找到周师,周师见前面几位中医开的药方是直接治疗膈肌痉挛的。考虑到病人年老体弱,且患多种慢性病,正气极虚。顽固性膈肌痉挛是由于肺部感染刺激膈肌而继发的,必须要治疗原发病,之后再治疗继发病。周师的组方中运用了补气、补阴、补血的药,以及在药理上同时兼有抗菌,抗病毒的药,但用量不大,药量用大了,恐其身体不耐受。2天后肺部感染明显好转,膈肌痉挛亦随之明显好转。周师认为:许多老年人患感染性疾病虽然使用最先进的抗菌药物,其效果还是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多为老年病人年龄大,免疫力下降造成的,外因还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提高身体机能,充分利用药物而达到最佳疗效。
缓补
  缓补是用甘缓平和的药物缓缓调补,促进正气逐渐恢复,缓慢的把虚弱的部分补上来的治疗方法。如人参属于大补元气的,对于内脏下垂、元气大亏、重度疲劳、气虚,阳虚、虚寒之人,出血之人等,红参较温,比较适合,药理还发现红参抗癌作用甚好,有科研证明红参确有治疗胃癌的效果。而西洋参在补气的同时亦有养阴生津的作用,比较适合吃人参上火的人群,气虚就容易心烦口干,如医生、律师、教师、营业员等属容易伤阴耗气的人群,平时可以吃些西洋参以补气养阴。明朝医家吴又可《瘟疫论》曰:暴解之后,余焰尚在,阴血未复,大忌人参、黄芪、白术,得之反助其壅郁。
缓补的适应症
  面色少华、疲乏无力、形体消瘦、不思饮食、兴趣减少等,都是慢性虚证的表现。
病案举例:
  张某,男,13岁,其母带来就诊。极易感冒,常患肺炎,家长常在半夜带他看急诊,病历比新华字典都厚,累得心力交瘁。男孩面色苍白,穿衣甚多,怕冷,手脚凉,脉搏虚弱。其母介绍,男孩生病有两个特点:一是孩子前几年每病必发高烧,后来改发低烧,最近连低烧都不发了,逢病就得肺炎。第二个特点,男孩是学萨克斯的,吹萨克斯时边吹边滴小便。周师认为:其属于慢性虚证,吹萨克斯滴小便为肾虚,肾气不固;不发烧为机体正气弱,无力与外邪抗击,该用缓补,以补肾为主,辅以补气,补血,补阳。治疗半年,病人痊愈,至今基本不生病。
  大补阳气的峻补药干姜、肉桂,是治疗重度阳虚的。但做为调味品放到食物里时,补的力量就小许多,针对阳虚的病人,可以提高些阳气,则属于缓补。阳气不虚时,极少量也不会引起明显的上火;如果平素有内热者即使吃极少量,也可以引起上火。
中医从张仲景开始总结并发明了补阴、补阳、补气、补血诸方剂;金元时期,李东垣在补气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脾胃论里补充了许多方剂;朱丹溪增加了补阴方面的很多方剂;明朝的张景岳和张献可又发展了很多补阳的方剂。治疗脾胃病,最多用的就是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虚劳篇的方剂,其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手足烦热等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在脾胃病里主要治疗阳虚为主的胃痛夹阴虚的病人,病人平素畏寒,冬天手脚凉,不能吃凉食,还有疲乏、口干、大便干等轻微的阴虚症状,故用芍药补阴,与补阳的药一起即照顾的面较全,还使药效力量变得缓和。桂枝主要是补阳,白芍补阴,生姜有温中驱寒的作用,大枣、甘草、饴糖补气,这个方子比较平和,是治疗虚劳证的。张仲景在虚劳篇里讲:虚劳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机体各方面都不足时可以用黄芪建中汤治疗,黄芪是很好的补气药,桂枝补阳,芍药补阴兼有补血,此方剂气血阴阳俱补。在临床诊疗中,常有病人问,服药时是否需要药引子?此方剂中生姜、甘草、大枣三药可作为药引子使用。后世很多名方里都配有这三味药。张仲景是医圣,他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不断的引申出很多良方。
  笔者目睹周师治疗某男,60岁,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底糜烂,上腹部胀痛、反酸、嗳气20多年,乏力重、消瘦,属慢性气虚证,周师采用缓补的方法收到满意疗效。
周师研究的药酒方和膏方,也是缓补疗法中的一部分。
  酒也是中药,《中华药典》记载:酒,性味辛热,功效: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
气虚药酒方:
  人参10克,大枣去皮10枚,炒麦芽10克,焦山楂5克,生甘草5克,用38度白酒1斤泡一周即可,适用于疲乏无力,食少者,一次喝3毫升至5毫升。从小剂量喝,适应后再逐渐加量,一斤药酒可喝100天左右。人参属峻补药,由于单次用量少,所以峻补药就变成缓补药,此方不但药力平和,而且比一般白酒口感还好,因大枣和甘草可兑出甜味来,此方不但增加体力,又可增加消化能力,深受欢迎。
阳虚药酒方:
  干姜10克,大枣10克,生甘草5克,桂皮5克,白酒1斤,适应症:怕冷,不能食凉食。阳虚的关键就是怕冷,阳虚重者,穿衣服比一般人要多一个季节;只要吃凉食,立刻出现胃疼、或咳嗽、或腹泻,基础病迅速加重。方中干姜是补阳的,治疗肺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峻烈作用比附子小,用起来比较安全;甘草能调和诸药,又能补气,阳虚的病人都有气虚,因为气虚重则为寒,阳虚以后就是寒,大枣和甘草既补气又有口感好的作用。
  药酒的量自己掌握,饮后如上火则减量;若觉得药力不够,又不上火则可以加量,用增减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喝的剂量。
滋补膏方:
  生黄芪100克,茯苓200克,山药200克,西洋参200克,陈皮200克,当归200克,生白芍200克,桂枝200克,干姜100克,木香200克,桑椹200克,上药煎煮浓缩至2500毫升,将鹿角胶200克,阿胶200克烊化至800毫升,加入到药汤中,再加入蜂蜜或饴糖200毫升(糖尿病不用加),搅匀,用密封的容器储存,置于冰箱里冷藏,一天两次,每次10毫升,口服,冬季服用15毫升。方解:生黄芪、西洋参补气;桂枝、干姜补阳;茯苓、山药补脾胃,气血来源于中焦;当归、生白芍、阿胶补血,桑椹、鹿角胶补肾阴阳,此膏方人人皆可服用。
峻补
  峻是快速、猛烈的意思,峻补就是大补、急补。临床主要用于急、危、重症病人。
病案举例:
  甘肃省某中医师,男,63岁,患普通型痢疾,自开白头翁汤治疗。内有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四大凉药,服药两天后,转成噤口痢,腹泻一天十余次,呕吐得滴水不能进,急请周师诊治。病人盖着三床厚被,体温38.5℃,面色苍白,手脚冰凉,接近亡阳。周师用十全大补汤,24小时服2剂,气血阴阳全方位补。第二天病人已能自行活动,四天后痊愈。这就是中医峻补的作用。
  临床上气虚的病人很多,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肢体乏力、少气懒言 、不思饮食、淡漠少欲 、行动迟缓、新病迁延、旧病频发,正确应用峻补可收到显著疗效,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周师曾治疗某老年女性病人,主因胃隐痛、胀满3年,就诊时发展到上症频发、尤受凉时加重,甚至常温食物亦不能食。周师辩证为重度脾胃虚寒证,予大补脾胃虚寒的附子理中汤加减,服药15剂而愈。
  某9岁女孩,发病初期仅偶尔胃痛,两年后发展成持续胃痛,只要睁开眼睛就胃痛。对于这急虚重症病人,周师运用峻补16天,调整修复了正气,而获痊愈。
  周师认为,无论老幼或壮年只要旧病频繁发作,基本上就是重度的虚证,是临床应用峻补的指征之一。
  古书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故阳虚之人冬季适合峻补。冬季气温下降,人体的阳气也
  随之下降,患有慢性病者,药量可以加大,就由原来的缓补或平补,上升到峻补。所以,冬季比别的季节更适宜补,尤其适宜补阳的病人用峻补。
常见阳虚证型:
  心阳虚:畏寒、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心阳虚的病人冬季畏寒甚、胸痛,主因天寒血液凝滞,不通则痛;阳气不能推动气,气推无力,血循环就不顺畅则出现气短乏力。
  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下肢冷甚、五更泄泻、带下、面色黧黑。肾主骨,肾阳是在下焦,外寒内寒两面夹击则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多数人以为面色黧黑是有瘀血,其实不然,由于肾阳虚导致温煦功能减退、气化不足、则出现面色黧黑。多数老年人肾阳虚更常见,故老年人冬天进补是非常重要的。
  脾阳虚:脘腹冷痛、喜暖喜按、完谷不化、大便溏稀等。因阳虚生内寒导致脾运失常故完谷不化、大便溏稀。
  肺阳虚:畏寒、咳喘、痰白清稀、面色晄白等。因肺的宣发功能,通调水道功能减弱形成痰饮,痰为白色稀痰;又因阳虚肺气不能肃降,导致咳喘。
  干姜,肉桂是大补阳气的峻补药,属药食同源的中药。中医的阳气如同滚热的火,这两个大热药,就是治疗重度阳虚的要药。
  常有人讲,夏季吃补药容易上火,此言差矣。因为中医治病,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因时、因地、因人治宜,阳虚之人夏季用桂枝、干姜等补阳药,药量则宜小;冬季人的阳气由强转弱,则药量宜加大。
  《外科医案》记载:正气虚则成岩。古代把现代的肿瘤称之为“岩”,也就是说,因为正气虚而导致肿瘤的形成。临床证明,运用峻补的方法,迅速提高病人机体的免疫力,是能够抵抗肿瘤的。
  现时代虚证的发病率很高,其中亚健康状态就是典型的虚证,在人群中达百分之九十左右,应重视研究这个问题。有些生理年龄30多岁的年轻人,由于压力大和极度疲劳,他们的体质已相当于60多岁,出现了冠心病、心律失常、颈椎病、腰椎病等一系列老年退行性病变。周师应用中医的补法,给他们调到了20多岁的体质。还有许多体弱的中老年人经周师的悉心调补,亦使他们的体质返回了10年至20年。更有甚者,很多易自然流产的孕妇,经周师的补法治疗,不但保住了胎儿,而且孩子既聪明又漂亮。可以说,周师已经把中医的补法全面继承、发展和创新。

李少华
李少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丰台国康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