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补派名家周乐年教授论“补法”(一)
作者:李少华[1]戴桂国[1]
单位: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1]
文章号:W120713
2017/6/9 8:21:11
笔者师承温补派名家周乐年教授30余年,目睹了周师运用补法治愈了数以万计的久治不愈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证。深感周师运用补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周派学术。补法治疗虚证的意义现时代“虚证”发病率显著升高,其主要原因为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脏器功能不断衰退,这就是中医讲的“虚衰”,他们大多一旦患病就是“虚证”。虽然有些在发病初期不虚,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夹虚”或转为“虚证”。
笔者师承温补派名家周乐年教授30余年,目睹了周师运用补法治愈了数以万计的久治不愈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证。深感周师运用补法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早已形成了其独特的周派学术。
补法治疗虚证的意义
现时代“虚证”发病率显著升高,其主要原因为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脏器功能不断衰退,这就是中医讲的“虚衰”,他们大多一旦患病就是“虚证”。虽然有些在发病初期不虚,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夹虚”或转为“虚证”。
其次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各种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的打乱,大量年轻人和中年人亦出现了虚证,其多为“过劳则衰”。然而,另有些人因无所事事极度安逸也出现了虚证,其为“过逸则衰”。究其原因为“能量守恒,用进废退,不用而衰”。
总结这些发病趋势的形势变化,正应运用中医的“扶正固本”,也就使广义的“补法”发挥优长,大有作为。
中医的“虚证”概念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与实证相对应的,一大类证候。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
阴虚:主要出现干燥之症,如眼干、鼻干、咽干、口干、大便干,部分患者可出现虚热象,如手足心热、身热、虚烦、盗汗等。
阳虚:面白唇淡、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便溏或稀等。
气虚:疲劳乏力、面色晄白、不思饮食等。
血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津液亏虚:眼干、鼻干、咽干、口干、大便干等。
周师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虚证”又分为单虚和复合虚
有的虚证是一项虚,有的虚证是复合虚证:
单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
二元复合虚证: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俱虚。
三元复合虚证:气虚阳虚阴虚;气虚血虚阳虚。
四元复合虚证:气血阴阳俱虚,“虚劳”大多属此症。
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周师应用补法治疗虚证时,又将补法分为:
单补和並补;纯补和调补;缓补和峻补
本文主要论述“单补”和“並补”。
单补法
单补法是适用于单项虚的证候,从总体上治疗单虚证,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多发生在急性病后期或恢复期。
2、年轻人出现虚证。
3、出现虚证病程短。
4、只出现气、血、阴、阳单方面虚的症状。
补气常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常用药品:人参、党参、黄芪、甘草、山药、黄精等。
补血常用方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常用药品: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等。
补阴常用方剂:大补阴丸、增液汤等。
常用药品:麦冬、石斛、天冬、生地、元参等。
补阳常用方剂:四逆汤、右归丸等。
常用药品:干姜、桂枝、肉桂、附子、鹿茸等。
生津液常用:石斛,芦根,元参,葛根等。
病案举例:
例1:陈某某,女,3岁,家长述:半年前因患肺炎,住院治疗10天。出院后又看中医几次,咳嗽改善。但此后患儿食欲骤减,饭量极少,不爱玩耍,逐渐消瘦,大便不成形,又找中医看,方子多是消食开胃的药,症状如前。辗转找到周师,观其面黄肌瘦,精神差,舌淡苔薄白、光剥,脉虚缓,指纹淡,遂诊为脾气虚证,予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7付口服。复诊时述:食量大增,精神亦好转,又服药7付。三诊复查已恢复正常,稍调方后巩固1周,告愈。
例2:李某某,女,38岁,某高级首长秘书,因低烧37.5℃左右住某三甲医院,全面检查,六项指标符合诊断免疫性疾病,住院2个月治疗无效。经人介绍找到周师诊治,观其面色萎黄,消瘦,自感重度疲乏,不思饮食,头晕,大便溏,稍怕冷,舌淡苔薄白,脉虚缓,诊为气虚证。处方:补中益气汤,柴胡10克,升麻10克,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生白术30克,当归10克,生姜10克,生甘草10克,陈皮10克。4付口服。复诊体温已正常,食欲增,体力增。又开4付加黄精30克,三诊述完全恢复正常。周师认为此病人是重度疲劳综合症,导致低热及免疫指标异常,用单补法治疗而愈。
並补法
並补法适用于2种以上虚证合并出现的复合虚证。从总体上把握复合虚证,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老年人的虚证
2、慢性病的虚证
3、精神病的虚证
4、癌前病变的虚证
5、肿瘤的虚证
以上疾病一般都见到二项以上虚证的症状,均适用于並补法。
並补法分为:
1、气阴双补: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等。
2、气血并补:八珍汤等。
3、阴阳两补:肾气丸等。
4、补阳益气养阴法:黄芪建中汤等。
5、气血阴阳合补法:十全大补汤等。
病案举隅:
刘某某,女,34岁,1987年2月15日诊,主诉,胃痛二年,原为发作性,经多处诊治后发展为只能吃龙须面,只要吃菜或肉即疼痛加剧。半年来重度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心悸、失眠、贫血、血色素8克,闭经两个月,舌淡苔白光剥,脉弱,诊为心脾气血两虚证,予归脾汤原方7付口服,2诊述,上证减大半。
又予14付药口服,3诊告愈。
单补与並补用错的危害
应该单补而反用了並补,会相互掣肘,疗效既不好,还会出现负反应。例如:阳虚水饮内停引起的水泄,病人既有水样便,日3-5次,同时有口干、口渴。有的医生用了真人养脏汤,不仅无效,反而增加腹胀、恶心。患者求诊于周老,周老用五苓散加桂枝等,服药1天好转,2天痊愈。又如:感染性热病证患者,口干、咽干、不思食、乏力。有的医生用了气阴双补,结果病情加重,因为阴虚也可以出现乏力,不思食,补气药多是温燥之品,偏热者若加补气药,病人更感口干,燥烦。求诊于周老,以沙参麦冬汤加石斛,芦根而愈。
应该並补而反用了单补,应该三联补用了二联补,应该四联补而用了三联补,临床出现的偏差就更多。因为阴阳是互根,气生血,而血含气。慢性病,老年病,久病的虚证,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气虚及血的证情是广泛存在的。而且阳虚症状掩盖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有所表现的,不注意极易漏诊阴虚的诊断,所以张景岳强调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即补阴中补阳,临床出现补后上火的均是应该阴阳双补时补了阳未补阴,阳如太阳之火,阴如水,水火俱虚,只补了火,怎能不上火。如果阴阳两虚,单补阴,则阴是滋腻的,必引起胃腹胀,不思食。虚极之人必须阴阳气血全方位四联补。并且古医家还强调,补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虽然历代有“补肾不如补脾”“补脾不如补肾”之争,但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争,各有各的用途。现代中医专家合理运用“扶正固本”,之本,即指肾脾,先天后天之本,对极虚之证,中医补法强调,必先重视启动其“升降出入”之气化功能,其代表方,即“四逆散”,柴胡升,枳实降,且祛外邪,消内痰湿气滞之积,芍药,甘草气阴双补,在其基础上加各种补法之品,是更加深刻、作用更加合理,疗效更加卓著的终极补法。
病案举隅:
杨某某,女,74岁,2001年7月20日诊为肺癌肝转移,不能手术,医院告诉家属,她只能活三个月了。来诊时面色萎黄,消瘦,不思饮食,疲乏无力,畏寒,便溏,日二次,咳嗽,痰白,量少,不易咳出,失眠,心烦,恐惧,右胁部隐痛,舌淡苔白厚,治于:补气补阳补阴,补血理气化痰,活血散积抗癌诸法合用,
方:党参30克,生白术30克,红景天30克,茯苓30克,生甘草10克,黄花倒水莲30克,五指毛桃30克,熟地10克,生白芍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干姜12克,杜仲12克,法半夏12克,浙贝12克,莱菔子10克,丹参30克,莪术12克,生薏苡仁30克,蜂房12克,射干10克,杏仁10克,神曲10克,焦山楂15克,炒枣仁30克,百合30克,生龙牡各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14付,
8月4日二诊:咳减,右胁痛减,饭量增,失眠,心烦减,前方去:杏仁,加生黄芪30克,枸杞子12克,桂枝10克,30付,
9月4日三诊:吃饭,睡眠正常,体力增,面色也大为好转,已可力量活动,高兴之极。此后一个月调一次药,服药6个月已无症状后停服中药。
现今肿瘤发病率日益增多,一方面与人口老龄化有关,,一方面与环境污染有关。中医认为,肿瘤属于老年病,慢性病。起病的病因即是老年化,自然是劳累劳伤,七情所伤因虚起病,起病即属于虚证。虚中夹实之气滞,血瘀,痰凝都是正虚继发的邪实。西医把肿瘤分为良性、恶性,中医认为这些属于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在周老近五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治疗过各种恶性肿瘤,基本治法是多方面並补,加调补,在扶正中加行气、活血、化瘀之药,並选用部分现代中药分析具有抗癌作用的药或配合西医手术,放化疗治疗。效果甚好。
本文是李少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