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慎重选择第一刀!
先说第一例,如下图——

患者是位女青年,胆囊被切掉了,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继续四处就诊。
为什么呢?
患者是胆总管囊状扩张合并胆囊结石,手术虽然处理了胆囊结石,但没有处理胆总管扩张。
如今推测,或许手术之前扩张症并未得到明确诊断。

第二例,也是个女青年。
手术过程中处理了肝外部分,但没有处理肝内部分。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
手术并发症胆肠吻合口狭窄,反而加重了肠液返流,引起胆道感染,结石加重【如上图】。

第三例比较极端【如上图】。
患者是位20出头的男青年,因为同一个问题已经开了四刀了,并发症更多,包括吻合口狭窄,门静脉海绵样变,污水池综合征等,三天两头发热。
上述三例病患,代表了当前我们处理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最常见的三种“不足”——
其一,一些非专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不能明确诊断;
其二,有些病人虽然得到了明确诊断,但后续处置不当;
其三,鉴于此种疾病固有并发症多且复杂,对手术操作要求非常高。但现状是,经验丰富之专科医师极度匮乏。
常见症状——
腹痛、腹部肿物和黄疸为本病的三个基本症状。但并非一定同时具有这三个主要症状。其症状多为间歇性出现。胆总管远端出口不通畅,内容物滞留,出现胆道感染,即发病。经治疗,内容物顺利引流,症状即减轻或消失。
本症有相当比例的病人会出现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被误诊为单纯的急性胰腺炎。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确实有一些合并胰腺炎的患者,但多为胰胆合流异常,胰液反流入胆管、在毛细胆管中胰淀粉酶通过肝静脉窦入血循环所致,多非真性胰腺炎。如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会出现胆道反复感染、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穿孔或癌变。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此病治疗的关键。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足,可引起特异的凝血过程异常,手术前应补充各种脂溶性维生素(A、D、K等),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