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非小病 重则要人命
该文曾在北京青年报和健康博览等媒体杂志发表
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是便秘患者中常见人群。但近年来,30多岁的年轻人,特别是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职员、出租汽车司机、长途汽车司售人员等人群的便秘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白领女性,约占便秘患者的30%左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主任李基业说,这与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关。
■便秘是导致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
李基业介绍说,很多人对便秘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觉得便秘是小病,不值得去医院。其实,便秘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美国每年频发便秘的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在住院的死亡患者中与便秘有关的患者每年约有9万人左右。另外,慢性便秘除了使患者排便困难,并有直肠肛门胀感、下坠感、便不尽感等症状外,还常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易怒、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心理障碍。
对于女性慢性便秘的患者,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无排便障碍者。对于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便秘是导致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慢性便秘导致的“粪性结肠穿孔”,发病率虽不高,死亡率却高达75%。排便是人体保持新陈代谢、进出平衡的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内的毒素,主要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长期便秘,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可诱发多种疾病。同时,由于长期排便困难所导致的腹痛及精神痛苦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许多人由此产生自杀的念头。
■便秘是一种多科疾病
便秘其实是一种多科疾病,饮食、疾病、药物、精神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便秘。便秘按照病因主要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如肠道肿瘤、炎症、结核、息肉等。便秘患者应注意报警征象,如便血、腹块等,以及有无肿瘤家族史及社会心理因素。若年龄45岁以上,有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症状的便秘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因。
再一种是功能性便秘。经检查未发现肠道解剖异常,经一般治疗效果不满意且病程在 3~6个月以上的患者称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又可分为结肠运输功能障碍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结肠运输功能障碍患者粪便干结,长期的长时间费力排便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引起出口梗阻;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因结肠粪便蓄积或滥用泻药,也会导致结肠的慢运输,两者互为作用并加重,发展为混合型便秘。功能型便秘患者需行结、直肠运动功能检查,以了解便秘的机制和发生部位,用于指导治疗。
■便秘要综合治疗,切忌滥用泻药
在2002年8月举行的“中国慢性便秘论坛”上,推出了《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强调慢性便秘要综合治疗,切忌滥用泻药。李基业说,慢性便秘的综合治疗,目的是要恢复排便生理功能。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
生活治疗:包括饮食、锻炼、改变不良习惯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一些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多喝水,注意放松情绪,加强身体锻炼。长期坐办公室者或出租车司机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做一做提肛运动,每次30-50下为宜,增加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药物治疗:泻药一般分为刺激性泻剂、盐性泻剂、渗透性泻剂、膨胀性泻剂、润滑性泻剂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便秘的轻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原则上应选择毒副作用小和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有人自己到药店买泻药服用,这是不可取的。临床发现,有些泻药如果导、番泻叶、芦荟胶囊等,长期服用可造成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维生素缺乏、肠道炎症,严重的可诱发结肠黑变等癌前病变和神经源性假性梗阻。最好选用符合肠道生理的渗透性泻药,口服后在结肠水合粪便,增加粪便水分的含量及体积和重量,改善结肠动力,促进粪便排出。这种药在结肠内不被吸收,不影响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比较安全。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便秘有100年的历史,但真正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属于少数。一般认为只有在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患者又有强烈手术要求的情况下才可考虑手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主要针对结肠运输功能障碍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而久治不愈的便秘患者。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改良Duhamel手术方法,术中保留7-8厘米的升结肠和回盲部,逆时针旋转升结肠,将升结肠与直肠后壁做端侧吻合;然后通过肛门将直肠后壁与升结肠前壁做侧侧吻合,扩大直肠壶腹部,形成一个宽大的储粪袋。这样,当粪便积存到一定的量后,刺激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既可以解除直肠黏膜脱垂造成的梗阻,又可以避免引起顽固性腹泻、排便紧迫感等并发症。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该手术方法利用腹腔镜的微创优势,病人痛苦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减少了发生肺部感染、 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文/张献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是朱新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