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胡华建 三甲
胡华建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消化科

【Celiac病简介】

6362人已读

Celiac病是由麸质摄入引起的、免疫系统攻击并损害小肠的自身免疫疾病。麸质是来自小麦、大麦、黑麦(甚至有时是燕麦)的蛋白质。Celiac病有强烈的遗传背景:对那些携带Celiac基因的人,麸质蛋白和其他的环境因素常常(而并非总会)触发Celiac病。

当Celiac患者摄入含有麸质的食物,小肠粘膜即开始发炎,导致小肠粘膜上原本毛发状突起的绒毛萎缩、扁平,医学上称之为“(小肠粘膜)萎缩症”。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营养素通过小肠绒毛上的细胞吸收入血;当肠绒毛萎缩,随着营养素吸收面积减少,即发生维生素、矿物质吸收不良,导致骨质疏松症等后果。

★ Celiac病症状

Celiac病的症状可始于婴幼儿期、儿童期、成人期甚至更晚。有些Celiac患者即使摄入少量麸质亦很快重病,而另一些则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毫无症状,仅是意外发现患有该病;甚至就在有症状的患者中,Celiac病的诊断都需要耗时多年,直到医生或者患者自己意识到麸质可能是发病的罪魁祸首。

Celiac并不仅可能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有皮肤、神经、内分泌及骨关节症状:比如慢性水样泻(多、臭、浮),少数出现便秘或与腹泻交替;胀气、排气过多、甚至腹胀腹痛;烧心、反流,恶心、呕吐;逐渐发展成胰腺炎、胆囊炎;体重减轻或伴便秘的体重增加。极度疲劳、睡眠障碍(失眠等)、“脑雾”(想不清事情,Brain fog)、偏头痛、外周神经损害(麻木、共济失调、腿多动综合症等),以及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激惹等)。

★ Celiac病的诊断

遗憾的是,尚无单一检测结果能对该病进行确诊。医生要对该病做出诊断,需要结合血中某种自身抗体、以及小肠粘膜活检的肠绒毛特征性病变的结果;即便是血液检查获得阳性结果,亦须依赖内镜下小肠粘膜活检得以确诊。

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对Celiac病基因筛查越来越方便,DNA分析有朝一日可能取代肠粘膜活检,从而对阳性的血检结果进行确认。

★ 给Celiac病患者的生活建议

对Celiac病患者而言,目前仅有一种疗法可供选择,那就是严格的无麸质饮食——不含小麦、大麦、黑麦(甚至大多数时候包括燕麦)的食物。学会适应这种饮食是困难的,不仅是因为那意味着要放弃许多种类的食物,还因为麸质作为隐藏的食物成分、常“潜伏”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产品中。患者及家人必须学会专门的购物、备餐及外出就餐指南。

纵使摄入麸质后毫无症状的Celiac患者,严格的无麸质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便是微量的麸质摄入,亦足以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而损伤肠道;而未经治疗的Celiac病人,则面临诸多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胡华建
胡华建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