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水痘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策略
定义
水痘(varice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CONTENTS
水痘的流行病学
水痘的临床表现
水痘的诊断与治疗
水痘的预防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病毒糖蛋白至少有8种,决定了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很弱,不耐热和酸,能被乙醚等消毒剂灭活。人类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流行病学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自发病前-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一般在短暂的前驱期和出疹早期传染性最大
自接触病原后0-2日开始,即在疱疹出现前,水痘患者就已通过鼻咽分泌物排出病毒而具有传染性,这是水痘易于在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造成感染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VZV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病变黏膜、皮肤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
一般认为是通过来自鼻咽部的飞沫及气溶胶经由空气传播,故传染性很强,在室内持续暴露于水痘后,几乎所有的易感者均可被感染。
感染也可能由直接接触患者疱疹液而传播。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类对VZV普遍易感,4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高度易感,20岁以后发病者不到2%
孕妇分娩前6日内患水痘可致胎儿感染。
水痘患者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有的患者可在0年后复发,复发时多表现为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水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
好发季节是冬末和春初,离峰在3月份,但散发病例也可发生在初夏和深秋。
VZV感染常以3~4年的周期流行(又出现一批新的易感者是造成再一次流行的条件)。
流行病学
流行趋势
水痘散布于全世界。根据我国的水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地区人群均受到普遍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0%~70%,一6岁最低约4%-24%,
近年来,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水痘发病均有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病例是儿童。水痘可在托幼机构、小学或儿童的其他集中场所内形成流行。
发病机制
一是病毒入侵鼻咽部后繁殖,然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在单核吞噬细胞里再次复制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犯人体各个器官
发病机制
二是病毒侵犯皮肤棘细胞层,细胞肿胀后液体渗出,形成水疱,水疱经历疱液浑浊、结痂、脱落、痊愈这几个过程,之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力,但有些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进入神经细胞留存下来
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一般为4天左右(0-20天)
②前驱期在第一批皮疹开始出现之前约24-36小时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咳嗽等症状。幼儿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期。0岁以上儿童可出现前驱期但症状轻,成人前驱期症状常较重。
临床表现
③出疹期
发热数小时至24小时出现皮疹,有三个特点:
一是向心性分布,就是躯干、面部较多,手脚皮疹较少
二是自限性,可以自愈且没有瘢痕
三是分批出现,即在同一处可同时看到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种疾病状态
临床表现
皮疹表现: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疱液清晰,3~5日后疱疹呈脐样凹陷,疱壁薄而易破,瘙痒。再过数日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瘢痕,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故同时见到各阶段皮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水痘除了典型皮疹外,还有坏疽性水痘和出血性水痘两种类型,这两种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败血症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
2、疱疹刮片或组织活检: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
3、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抗体高滴度或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4、病毒分离:将疱疹液直接接种于人胚纤维母细胞,分离出病毒再进一步鉴定,该方法仅用于非典型病例。
5、核酸检测:PCR检测测儿童皮损或疮液中的病毒DNA片段,是敏感、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水痘根据流行病学及皮疹特点,如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等可做出诊断
对于非典型患者,将疱疹刮片作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测定、免疫学检查或病毒学检查、便能确诊。
重症患者及并发细菌感染时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1)弥漫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水痘样皮损,但无分批出现皮疹的特点。经血清学或(和)病原学检查可以确诊。
(2)脓疱疮:好发于鼻唇周围或四肢暴露部位皮肤,一股不发生于黏膜。皮疹初为疱疹,继成脓疱,然后结痂。无分批出现皮疹的特点,无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
(3)带状疱疹:疱疹沿一定的神经干径路分布,不超过躯干的中线,不对称,局部有显著的灼痛感。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
(4)药疹:有用致敏药物史。皮疹在用药后逐渐出现,但无分批出现的特点。停药后可逐渐好转,再次用药仍可发生皮疹。
鉴别诊断
(5)丘疹样荨麻疹:系梭形水肿性红色丘疹花生米大小,中心有针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疱疹或水疱,扪之较硬,甚痒。分布于四肢或躯干,不累及头部或口腔,不结痂。
(6)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水痘样皮疹: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组可引起广泛的水痘样皮疹,通常发生于肠道病毒高发的夏末和初秋时,常伴有咽部、手掌和足底部皮损。
并发症
1、败血症;
2、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如脓皮病、丹毒、蜂窝织炎等;
3、血小板减少,带有皮肤、粘膜出血,严重者有内脏出血.包括肾上腺出血,预后不良;
4、水痘肺炎,儿童不常见,临床症状恢复迅速,X线改变常持续6~2周;
并发症
5、脑炎:可由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或由变态反应所致,存活者中5%有癫痫、智能低下和行为障碍等后遗症。
6、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格-巴综合征、横断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伴暂时性视力丧失的视神经炎和下丘脑综合征等。Reye综合征在水痘后发生者占0%
并发症
7、喉部损伤可引起水肿,严重者导致呼吸窘迫;
8、其他,如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等
治疗
1、一般治疗:对水痘患儿应尽早隔离,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轻者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和注意补充水分,重者必要时可静脉输液。发热患儿应注意休息,保持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因为水痘时使用阿司匹林与Reye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局部治疗以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止痒:轻症病人仅需对症处理,对极度瘙痒患者,可局部应用含0.25%的碳酸氢钠液湿敷或涂洗。严重病例可全身使用抗组胺类药,
预防继发感染: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避免抓破疱疹。
2、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是目前治疗水痘首先的抗病毒药物。此外,也可应用无环鸟苷、a-干扰素等
可口服阿昔洛韦80mg/(kg·d),分4次口服,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200mg。有些药物学家建议对免疫缺陷或岁以下的小儿按每次30mg/kg体重计算。阿昔洛韦每次5~0mg/kg静滴.每8小时次,共7~0日;亦可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每日5mg-0mg/kg静滴
3、防治并发症: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早给予抗生素,对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
一般水痘患者应禁用皮质激素:对于水痘所致的重症喉炎、水痘肺炎、水痘脑炎等危重型病人等,仍可考虑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倘若在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发生水痘,应谨慎处理。如果皮质激素应用的时间不长,应停用;但若用药时间已较长而不能骤然停药时,则应逐渐减量
护理
隔离患儿
避免用手抓破痘疹,止痒
注意消毒与清洁
注意病情变化
定时开窗,保护空气流通等
预防
注射水痘疫苗:一般推荐周岁以上婴幼儿注射水痘疫苗。这种疫苗的缺点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30%的儿童不能完全免疫。但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孩子既使感染了水痘,症状也很轻微,有的甚至不出皮疹。所以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应该接种水痘疫苗。
控制传染源:为预防水痘传染,对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接触过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离观察3周。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孕妇,若有接触,应尽早(在暴露后的0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或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生活中的预防:
(1)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学校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3)疾病流行期间健康儿童应尽量不到公共娱乐场所去玩,也不去病儿家串门,以防接触传染。
本文是田培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