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于君
于君 副主任医师
莱州荣军医院 精神科

良好分离与成长

1375人已读

4.jpg

当有人离开的时候,就是我们成长的时候。

回首一次次成长,大多是以分离开始的。从我们哇哇大哭的那一刻,我们从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分离出来,开始自己感知这个世界。到我们上幼儿园,离开家,交到了第一个朋友,开始一个人去与人相处。后来,上了高年级,开始住校,很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我们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每一次的分别我们都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遇见全新的人,全新的事物,接受不同的思想。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会被其熏陶,慢慢长大,成熟。

5.jpg

当然,在分离的路上,可能满是荆棘,有时甚至会心酸到落泪。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一个人拒绝分离,就是在拒绝成长。分离是我们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难题。

在青春之路上,最不容易的分离当属于与父母心理上的分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恋家,恋父母,依赖于父母来替我们做决定。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终会老去,需要我们去保护,而只有那个成长起来的自己才有能力去保护他们。因此,这个阶段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活方式,与他人,乃至父母分离出来。

分离,让我们坚强,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拥有了爱自己与爱他人的能力。

7.jpg

回头想想,怀胎十月,母亲与孩子分秒不离。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分离: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吃饭,慢慢脱离怀抱独自行走,然后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自己上学、自己交朋友、自己处理师生朋友之间的关系,慢慢学会自己赚钱,慢慢脱离支配发展自我,最后脱离大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渐渐地,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

母亲与孩子之间是逐渐分离的过程,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亲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接触,呵护孩子成长,然后看着他渐行渐远。若母亲把顺序弄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6.jpg

所谓“放手”,就像是一场一直在进行的“分离”,我们并不是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慢慢地把这份更浓更深情的爱转化为双方都更舒服、更自在的方式。没有哪个母亲会明确地知道从哪年哪月哪天哪件事上开始和孩子“分离”,就像她不会发现孩子突然哪一天就会走了,会理解你了,会关心你了,会替你分担很多了。成长、变化和惊喜伴随着孩子和母亲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想想我们当年妄图脱离父母怀抱的急切和不舍,对我们的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所以,请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于君
于君 副主任医师
莱州荣军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