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春六不洗,再脏也不要给孩子洗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豆芽妈妈(mumdouya)
天气渐暖,很多家长喜欢经常给孩子洗澡,把孩子洗得干干净净的。可是,春天忽冷忽热,如果碰上气温骤降,孩子的抵抗力又弱,如果在不合适的情况下洗澡,反而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以下六种情况再脏也不建议给孩子洗澡:
热退48小时内不要洗澡
退烧后48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洗澡。孩子的身体正处于虚弱状态,抵抗力特别差,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
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澡
春天阳光明媚,孩子们户外活动频繁,经常会在外面玩疯了,回到家一身臭汗、脏兮兮的。这时候,如果家长立刻带孩子去洗澡,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一方面,孩子在剧烈运动后,毛孔完全张开,脱衣洗澡时寒气会趁虚而入,容易受凉;另一方面,热水会刺激孩子全身的毛细血管进一步扩张,心脏、大脑的供血量减少,容易出现头昏、胸闷、眼花,甚至晕厥等现象。如果长期运动后洗澡,孩子有可能会患上慢性的头晕、头痛等病症。
建议大家先用干毛巾将孩子的汗液擦去。待休息至少半个小时以后,孩子的体温、心率恢复正常,再带他去洗澡。
皮肤损伤时不要洗澡
如果孩子的皮肤有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损伤时,千万不要给孩子洗澡,否则皮肤损伤处的创面很容易扩散或受污染。实在要洗,建议采用局部擦浴的方式(避开创面)给孩子清洁身体。
另外,孩子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也会留下微创口。如果给孩子洗澡,水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进入到针孔部位,会增加感染机率。因此,在孩子接种疫苗后,最好24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如果不小心给孩子洗了澡,要观察至少2天时间,看注射部位有没有红肿,孩子有没有出现发烧等症状。
进食后不要马上洗澡
常言道:“饱不澡,饿不跑。”饭后不给孩子洗澡,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孩子喝完奶或吃饱饭后,如果马上洗澡,会使全身血液过多地流向皮下毛细血管,而胃肠道的血流量会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进食后孩子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容易出现胃反流,引起孩子呕吐,甚至造成窒息。所以,洗澡通常应在进食后1-2个小时为宜。
饥饿时不要给孩子洗澡
有研究证明,当人体饥饿时,血糖水平会降低。这时候洗澡,大人尚且会因为低血糖而出现头晕、体力不支的情况,更何况是孩子。饥饿时给孩子洗澡,只会进一步消耗孩子体内的能量,容易让孩子产生头晕、目眩。而且,孩子饥饿时洗澡配合度不高,容易哭闹,往往会导致洗澡不能顺利进行。
临睡前不要给孩子洗澡
经常有家长喜欢临睡前给孩子洗澡,认为洗个澡既有助睡眠,还能省去睡前洗脸、洗脚的麻烦。可是,睡前洗澡真的有助睡眠吗?其实不然。临睡前洗澡会让孩子受到热水的刺激,血液循环加速,心率增快,基础体温升高,反而不容易入睡。而且,如果头发湿漉漉地睡觉,孩子会很容易着凉,引起头疼、感冒。建议在睡前两个小时左右给孩子泡个澡,不仅可以洗尽一天的疲乏,还能促进睡眠。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