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道早癌科普知识问答
什么是消化道早癌?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及死亡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中国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消化道是很长的器官,主要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直肠。所谓的“消化道早癌”指的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最大特点就是病灶比较局限,转移的机会非常小,病人的症状比较轻,甚至没有症状,治疗效果比中晚期癌要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甚至可以实现根治。消化道早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食管、胃、结肠和直肠。早期胃癌和早期结直肠癌的定义基本一致,指肿瘤局限在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而早期食管癌是指肿瘤局限在粘膜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
哪些人需重点筛查预防?
消化道肿瘤从早期、进展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是缓慢的。比如说胃癌,并不是一两天之内就突然得上,长期的慢性胃黏膜病变是高危因素,这属于癌前状态,往往持续很长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症状预示着后期会癌变,这时候就需要大家注意筛查预防。有肿瘤家族史的病人更要注意。如果有反复的糜烂性胃炎不愈合,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息肉等的这些病人,严格说是有癌变风险的。从年龄上讲,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患肿瘤的几率要比年轻人高,当然,现在的肿瘤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也应该重视。
哪些原因可引起消化道早癌?
目前它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以说原因很复杂,不同部位的肿瘤发病原因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有一些共性,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和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说胃癌的发生一般与吃含亚硝酸盐的食品有关,像腌制的菜,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结肠癌则与高脂饮食有关;食管癌与吃饭狼吞虎咽,食物过烫,吸烟,酗酒有关等。
有哪些检测手段和治疗手段?
最好的检测手段还是胃镜和肠镜,可以非常直观的发现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通过观察,能够看到细微的变化,和良性的疾病进行鉴别。并且通过胃镜或者肠镜可以直接取可疑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病理是我们诊断肿瘤的金标准。治疗手段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外,目前尚可以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内镜下微创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中医药扶正祛邪,在消化道早癌的预防和治疗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是马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