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蒋磊 三甲
蒋磊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神经外科

儿童四脑室巨大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病例

1847人已读

室管膜瘤占儿童脑肿瘤的8-10%,可以生长在所有有室管膜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中在第四脑室与幕上相比较为常见。幕下室管膜瘤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恶心、呕吐与头痛,随着肿瘤增大压迫邻近脑干及小脑,可出现走路不稳、眩晕与言语障碍、步态异常及吞咽、饮水呛咳等后组脑神经症状。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由于肿瘤位于脑室内,极易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常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当肿瘤压迫第四脑室底部诸脑神经核或向侧方压迫小脑脚时,临床上可引起脑神经损害及小脑症状。

头颅CT与MRI对室管膜瘤有诊断价值。肿瘤在CT平扫上呈边界清楚的稍高密度影,其中夹杂有低密度。瘤内常有高密度钙化表现。在MRI上,T1加权为低、等信号影,质子加权与T2加权呈高信号。注射增强剂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的强化影,部分为不规则强化。间变性室管膜瘤在CT与MRI上强化明显。

手术全切肿瘤是室管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未能行肿瘤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应行放射治疗。尽管对室管膜瘤术后放疗并未有较统一的认识,但多数作者仍建议行剂量为50-55Gy放射治疗。间变性室管膜瘤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措施,术后放疗是必需的,放疗宜早。

笔者最近切除一例四脑室及桥小脑角区巨大间变性室管膜瘤,患儿6岁,以头痛、呕吐及步态不稳起病,行CT及MRI示四脑室及CPA区巨大肿瘤,成功全切,术后神经功能完好,无后组颅神经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现患儿接受放射治疗。

预后:影响室管膜瘤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组织学类型、复发的速度和年龄等,其中前二者起决定作用。另外一个潜在的重要预后因素是手术切除程度,近全切除组存活率有显著的提高,50%~60%的肿瘤全切除患者5年内未见肿瘤复发,而次全切除者仅21%。间变性室管膜瘤预后较差,复发率高,并易沿脑脊液播散。5年生存率较室管膜瘤低,为25%-40%。

1524109187.png

1524109195.png

1524109198.png

1524109199.png


蒋磊
蒋磊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