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强
无职称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
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
中医治乙肝"辩"着治
2706人已读
临床上一部分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顽固难治,与痰瘀胶着有密切关系。究其病机,多由于湿热久羁,日久炼液成痰,痰浊阻络,血行不畅,导致血瘀,痰瘀相互转化,以致形成胶着不解的局面,故用中医治疗乙肝时,必须兼顾痰瘀两方面。
疏肝宜柔
肝病专家认为,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
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其中生麦芽甘咸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药性平和,为常用之品。疏肝汤剂若久服,药方不宜过大,药量不宜过多,更须注意柴胡升散之性。
另外,要疏肝与柔肝并用,如与枸杞子、白芍配伍,即可协同提高疗效,又可制约药物之散性。
健脾宜早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滋养肝肾
肝病专家指出,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点在于滋养肝肾之阴,肝藏血肾藏精,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只有阴血得以补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复,切忌再伤其阴,惟有阴血得复,血燥得滋,肝得柔养,肝功能的恢复才有可能获得巩固,而免于复发。
注重解毒
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对于慢性乙肝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本文是徐志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