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继要 三甲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小儿内科

小张医生随想录 之一

2358人已读

不知不觉从走上学医这条道路已经13年了,毕业工作也已经6年了,慢慢的自己也从一名生涩的起步者,开始给后来的学生引导学医的道路,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有意思的病例,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这么一个故事,希望对大家的育儿过程会有一些启示。

上一次夜班时半夜时分,急促的敲门声想起,一位外地的中年男性怀里抱着一个9岁大小的男孩,父亲一脸焦急的表情,说:大夫啊,您可得赶紧给我们孩子看看,现在全身都没劲儿,坐都坐不住了,可怎么办呀?安抚孩子父子俩坐下,先看了一下孩子,表情很淡然,不着急也不算痛苦,就是坐在他父亲的腿上,喝醉酒一样来回晃荡,得一直扶着。让孩子父亲从头到尾说了一下孩子起病的经过,中间孩子呢,也间断插话补充病情。

是怎么回事呢?孩子全身无力前有过3天的发热病史,似乎是感冒,不发热了之后,在学校突然出现四肢无力,没有感觉异常,不能自己站立、行走,意识是清楚的,老师赶忙联系家长把孩子接走看病,到了当地医院,查体结果不太清楚,做了头颅CT、腰穿脑脊液检查,抽血化验等等,没有发现明显问题,用了抗生素、脱水降颅压的药物等,2-3天孩子没事出院。隔了5天,这一次再次出现四肢无力,更严重的是头都竖不稳,赶忙来了我们这里。听到这里,让孩子躺到床上,做了完整的体格检查,孩子的头颅及颅神经没有问题,全身感觉没有问题,四肢的腱反射也没问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浅反射也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四肢无力,严重到不能抬离床面,也就是医学上的Ⅱ级肌力。这里就感觉有点奇怪了,为什么奇怪,因为孩子的表现和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疾病表现都不太一样,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非横贯性脊髓炎(颈髓)、脑干及以上、重症肌无力等等,当然了我们觉得不太像,也不能轻易否定。我问孩子最近有没有受过什么刺激,孩子和家长都说没有,于是我告诉孩子和家长,以一种特别有信心的语气告诉他们说,别紧张,给孩子用上最好的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其实是一般药物),明天早上就能减轻,后天就能正常走路了,果不其然,孩子早上时候就可以自己下床挪几步,关键是不会摔倒,次日就完全没事,恢复正常运动了。您觉得奇怪吗?接着让下级大夫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聊了大概15分钟,下级大夫高兴的回来了,说张老师问出来病因了,原来是因为孩子是家里老大,也才9岁,后面有一个弟弟、妹妹,孩子父亲脾气有点暴躁,只要弟弟、妹妹哭了,就认为是老大的错,拉来打一顿,两次肢体无力都是被打了之后发生,奇迹般的好转,当然这期间我们也谨慎的做了脑干及颈髓的核磁共振,明确排除了脊髓炎或者占位及损伤的可能性。

最终诊断“癔症”,也叫“神经症”,把孩子父亲叫过来,看玩笑说您孩子的病是打出来的病,孩子父亲这会觉得不好意思了,谈完话,皆大欢喜, 孩子一家人愉快的回家了。

不知道各位家长朋友能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吗?近些年,患心因性疾病或者说心理疾病的孩子日渐增多,而我们家长普遍的没有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甚至很多家长拒绝承认或者接受孩子是得的这一类疾病,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很开朗,甚至曾经有一位孩子父亲认为孩子除了吃喝拉撒,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殊不知孩子已经是重度抑郁了。在这里讲这么个有意思的故事,目的在于想提醒各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除了从物质上满足,精神上更应该满足,也更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已经有了二宝甚至三宝的家庭,一定不要忽视大宝的情感需求,给孩子适当的尊重和空间;不要一味的苛责,要有适当的鼓励;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孩子永远比我们想像的更敏感;孩子需要情感的呵护,不管大小!

2018年4月24日晚23:40

张继要
张继要 副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