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的花,开在我们相约的路上
十二岁少年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母的故事
转发按:一篇很棒的文章,出自一位12岁的“少年”,他的妈妈不幸患了白血病,AML-M5,伴MLL-AF9融合基因,一种凶险的亚型。诱导缓解,复发趋势,移植,缓解,复发,再诱导,再缓解,已经坚强地同病魔战斗经年。只要还有力气,她总是笑对他人,鼓励病友,写诗,唱歌,似乎永远都不知道病痛,同事们都赞叹有加。读过不少她在病中写的随笔和诗歌,感叹她的坚强和阳光!今天看到她转来的这篇文章,方知快乐、积极、勇敢的基因是可以传承的!这篇文章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小杨生煎.新知杯”铭言文学之星二等奖!
细胞分离器不绝的声音在耳朵边嗡嗡作响。我睁开眼睛,干细胞采集已经持续了四小时,还在继续。压力还是不够,我又捏了一下手中的压力球,胳膊上插采集针的地方一阵痛,但还是得捏。我在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我的妈妈得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5b,病很凶狠,很急迫,很危险。她在首发治疗期间多次告病危。凭着对生的渴望和对我们的爱,妈妈硬是挺了过来。在这期间我也有沮丧,害怕。但更多的是对妈妈的信心,她是那么的热爱生活。爸爸跟我做了一番谈话,主要是说可能要给妈妈做骨髓移植,我当时想也没有多想,就同意了。我很认真,很坚定的跟爸爸说,我要救妈妈。爸爸说你怕吗?妈妈不怕,我就不怕,我告诉爸爸。我早就想帮帮妈妈了,看她那么痛苦的样子,我想觉得自己终于能做点什么,我的心里特别舒心e。配型报告出来了,血型一致,九对,成功!
从此以后,开始移植前的准备。每天不管什么时候回来,我都先到房间陪妈妈说会话,她指标低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用小锤子帮妈妈敲敲,缓解妈妈的疼痛。只要她有力气,我就会都帮她把小凳子搬好,洗脚水泡好,洗脚毛巾拿好,让妈妈泡泡脚。双休日在家的时候就是妈妈的小跑腿,帮她烫水果,分中药,取东西。只要妈妈一动嘴,我就麻利的帮她办好。爸爸很辛苦,要做饭,还要去医院陪妈妈做治疗,所以家里的家务我都尽量的帮助爸爸分担,功课也尽量不让他们操心。自从知道要跟妈妈配型以后,每天还陪妈妈做正气功夫,让她有信心。我们俩盘腿对坐,双掌相对。闭上眼睛,妈妈很认真的呼气说谁救我,我则很认真的使出力气推着妈妈的手掌说,我救你。连续十遍。我们在默默休息十秒,妈妈说儿子加油,我喊,妈妈加油,击掌结束。
在医生界定里,我不是少年,还是儿童。18岁才是捐献骨髓的标准。十二岁的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但在护士姐姐眼里我还是个孩子。救妈妈真的不是口号喊喊,实实在在的落在我身上,经历过才知道太不容易了。动员剂打了两天后,我发烧了。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小,量有点承受不住,所以浑身酸疼。抽血观察,手上打了留置针输降温消炎的液体。
骨髓移植就像打仗,成人三个半小时就可以抽完,我要六小时。医生说要多抽一些,保证妈妈的安全,于是我抽了两次。比普通针粗了几倍的采集针在我的两臂和双腿内侧留下了很深的插孔。12小时里,每一刻我都在咬着牙,胳膊有些麻,人有点晕,不能动。妈妈在移植仓已经做了五天超大剂量的化疗,还在做清髓化疗。听护士姐姐说妈妈的白细胞,血小板都几乎降到零,这时候我掉了链子就等于要了妈妈的命,我好紧张,不仅是身体疼痛更为妈妈担心。
作为长海医院有史以来最小的骨髓捐献者,我还是有一份小小的自豪的,是我,把妈妈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看着奶奶哭红了眼睛坐在一旁,爸爸心神不宁的样子,我知道他们都在担心我。其实我还是蛮坚强的,通过这次捐献骨髓,我长大了。我告诉奶奶,别难过,妈给了我生命,我也给了她生命,多奇妙,妈妈的身体里都是我的细胞在活动,把坏细胞打败,想着都有意思。
躺在细胞分离室,我想告诉妈妈,移植前我从来没有因为害怕,胆怯而犹豫救你。我的健康细胞很快就要来了,有了援军你很快就会好了。这是我的心愿,也是爸爸的心愿,更是外公外婆的心愿。如果每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有人能伸出手来拉一把,那么整个社会都会有暖暖的感觉。何况是你,亲爱的妈妈。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去救你的命,为你点亮一盏希望的灯,让笑容能在你脸上重现。
妈妈住院时一直在哭,我稍微恢复一点后就来跟她视频,我说很多事必须面对,哭没用,既然这样就闯过去。这句话对于我来说也是的,我闯过了发烧,打动员剂,浑身酸痛不堪,抽造血干细胞。终于完成我对妈妈的约定,我一定要救你。妈妈,你也要完成对我的承诺,好好活着!
感恩妈妈带给我生命,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感恩上天让我和妈妈有九个点的配型,万分之一的希望都发生在我的身边,这个是生命之光,它高于一切。感恩一路走来的陪伴,医生,护士姐姐,学校老师同学还有妈妈的病友,在我黑暗无助,害怕的想哭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妈妈,我们做一个新的的约定好吗?如果你爱我,就和我在一起,不管多苦多难,都要走下去,有你,有我,有爸爸。我想让你陪着我长大!我想大声对你说,感谢你,还在!
20161226. 隋翼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