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晓峰
副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妇女保健科
拔罐与罐印
1275人已读
拔罐的手法有哪些?
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其吸拔于施术部位5-10分钟, 多用于风寒湿痹、 颈肩腰腿疼痛等症的治疗;
走罐——亦称推罐, 使用前应在罐口涂些万花油之类的润滑剂, 将罐吸附于体表后, 手握罐底, 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 至皮肤潮红, 主要用于面积较大、 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部), 多用于治疗感冒、 咳嗽等病症;
闪罐——罐子拔住后, 立即起下, 反复吸拔多次, 至皮肤潮红, 多用于面瘫的治疗;
刺络拔罐——亦称刺血拔罐, 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 再施以拔罐, 使罐内出血3-5毫升, 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的治疗。
不同的罐印代表哪些健康问题?
罐印黑而黯, 表示体内有瘀血;
罐印发紫, 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罐印为散在性的紫点, 深浅不一, 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罐印淡紫且伴有斑块的, 提示以虚证为主, 兼有血瘀;
罐印鲜红, 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 或阴虚火旺。
大面积走罐后出现鲜红散在红点的, 不高出皮肤, 提示此处相关的脏腑异常;
没有罐印或不明显, 或启罐后立即消失, 恢复常色的, 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定罐容易起水泡的, 提示湿气较重;
走罐时出现风团, 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