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血液病折磨学子三年,帅小伙归来完成人生大考!
曾经以为离自已很远的高考现在又回来了,而曾经的生死经历却已成为人生的财富,劫后余生,让人更加珍惜亲情、珍惜生命。”6月8日,刚刚完成高考的小胡感叹到。有谁知,二年多前,他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极重型,在和病魔斗争的同时,还得完成繁重的学业。通过中医与西医的联合攻坚,濒临绝望的小胡笑到了最后!现如今,浴火重生的他归来仍是少年,美好前程就在前方。
鼻血不止:
2015年12月初,小胡突然鼻血不止、乏力,脸色苍白很难看。耳鼻喉专科采用棉纱填塞鼻腔才得以止血。次日,填塞鼻腔的棉纱还有隐隐的渗血,但鼻血的原因却没有找到。
几天后,突然高烧,体温持续39℃以上。在家附近的诊所打退烧针、输液,勉强退了烧,但困倦乏力、头晕却没有减轻。12月9日,在某三甲医院的中医血液科检查,发现血细胞严重减少了:白细胞0.8×10^9/升(正常值:4~10×10^9/升)、血红蛋白:47克/升(正常值:120克/升以上)、血小板:4×10^9/升(正常值:100×10^9/升以上),面临严重的复杂感染、大出血、重度贫血的困境。而且肝功能也损害了:ALT 、AST分别为465 U/L、AST 189 U/L(正常值不超过40 U/L)。随后的骨髓检查,很快明确是“再障”。
进入规范治疗后,对症、输血、免疫治疗全用上了,同时发挥了益气养血、补益脾肾、填精补髓之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西医联袂出手。病情虽多反复,最终得以控制、恢复。到2017年5月26日,各项血液、肝功能指标全部恢复正常:白细胞:4.21×10^9/升、血红蛋白:163克/升、血小板:121×10^9/升,小胡终又回到教室。随后,在单纯中药的陪伴下,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曾经喜爱的足球,又重回了小胡的生活。
松山感悟:
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由骨髓造血而成,如果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就会全面降低、减少而发生再障,发生严重的贫血、出血和高热感染,原因与病毒感染、放射性、装修污染等有关。小胡异常升高的肝功能指标,预示可能与嗜肝病毒感染有关。
现代医学对再障的规范治疗是环孢素、ATG等免疫治疗,仍有很多再障未解之迷。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成了再障这样的疑难、危急重症的防治思路。中医药具有的辨证论治、寒热温凉、脏腑八纲与气血阴阳理论,虽然不为现代医学和大众所熟悉,但其历经数千年的临床经验与分析思维方法仍有相当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在输血、升白细胞、输血小板、止血等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发挥中医优势、与现代医学扬长避短以增效减毒,形成合理、实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血液、肿瘤性疾病等疑难重病的研究方向。
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的方向与思路各异,都有所能、有所不能,但医学与患者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不同医学模式都需要发展和变通、相互适应和取长补短,是由医学发展的永恒性、不可完善性所决定的。现代的和传统的医学都有优秀之处,需要包容、采纳、借鉴,以取长、补短的逻辑思路应对临床实际问题。
西医讲规范、讲普遍应用价值,中医讲辨证、讲个体化用药,都是以符合临床实际为准绳。标准是死的、个体是有差异是活的,标准、统一的方法需要在不同个体身上得以体现而用药,称之为结合临床。只有明辨中医的寒热虚实体质、脏器功能差异与药物耐受性,才能实现合理化用药,实现中医治疗个体化、西医治疗规范化、中西医结合现代化。
再障是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传统优势病种之一,早期中、西医的规范、联合治疗,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的法宝,值得所有面对事实、向望真理之血液科医生、患者共同深思、探索。
本文是刘松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