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诊医案1则
病例
患者:师某,女,49岁,吉林市人。
一诊
主诉:右踝间断性疼痛1年,行走困难。
病史:1年前因扭伤致右踝肿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稍有缓解,此后疼痛时断时续,活动加重。现症:右踝及小趾疼痛,行走困难,经人介绍来诊。
查体:右踝外下方略肿胀,压痛(+),仰趾畸形,第5跖骨头下方压痛(+),距骨倾斜试验(+),前抽屉试验(-),外翻应力试验(-),交叉腿试验(-)。
追问:走路时是前脚掌着地,脚趾不抓地,对吗?
答:是,走路时脚趾是弯着的,不抓地!
追问:穿高跟鞋或者尖头鞋走路时疼痛加重吗?
答:加重!
影像:右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右踝扭伤(陈旧性)
跖痛症(仰趾畸形,第5跖骨头下方压痛阳性,穿高跟鞋或者尖头鞋走路时疼痛加重)
处置:足踝调衡法治疗。
结果:踝部及小趾疼痛明显缓解,行走如常。
二诊
自述:晨起右足小趾疼痛,挤压加重,不能穿鞋(穿拖鞋来诊),行走加重;右踝疼痛基本消失。
考虑:上次治疗有效,效不更方。
处置:继续原治疗方案。
结果:疼痛略有缓解,行走后疼痛如前(感觉有点异常)。
三诊
自述:就诊于长春某医院手足外科,行足部彩超初步诊断为跖间神经瘤,建议手术治疗。
检查:自带超声示右足底低回声结节,待除外跖神经瘤。
查体:右足第4、5跖间压痛(+),前足挤压试验(+),疼痛向小趾远端放射。
漏诊反思
诊断方面:疾病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干预以后,每次治疗前必须重新问诊、查体、诊断,尤其是治疗后症状有变化患者。症状体征符合不是诊断的金标准,不同的疾病可以出现相同的症状体征,症状体征影像三符合的诊断才是铁证如山。
治疗方面:松解类手法可以效不更方,整复类手法要见好就收;病变治变,病变治不变,犹如刻舟求剑!
警示
医疗无小事,临床中切记要全面分析病情,仔细查体,正确对待辅助检查,加深对疾病认识,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漏诊、误诊。
本文是齐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