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良妇科医院三大赚钱法宝,你中招了吗?
赚钱方法多,各有各的道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无可厚非,但某些无良医院仗着患者医学知识的欠缺,信息的不对称,忽悠病人做各种不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妇科,最常用的忽悠病人的三大“疾病”屡用屡效。
宫颈糜烂:可谓赚钱神器,特别是在门诊或者某些医院组织的免费体检中最常碰到。有些医生严肃的告诉你:你有宫颈糜烂,很严重,需要治疗,不然会变成宫颈癌。甚至马上给你作个阴道镜,指着“糜烂”的宫颈和一个光滑的“正常”宫颈图片对比,让你明白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当你被吓得六神无主时,稀里糊涂的就接受了治疗。大把的钞票就花光了。
对待宫颈糜烂,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2008年,大学本科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在宫颈表面,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靠近阴道内的是鳞状上皮细胞,而靠近子宫那个方向的是柱状上皮细胞。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是不同的,是妇科检查下所见到的宫颈外观。在中央的部分,有点看起来象是“糜烂”的宫颈的部分,就是柱状上皮覆盖了以后的外观,而外侧相对比较光滑的宫颈,则是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宫颈的部位。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有点类似打仗起来的僵持区,这个区域在医学上被命名为“鳞柱交界区”,这个区域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宫颈癌和宫颈糜烂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正常的宫颈,可见柱状上皮异位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现在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比如有白带多、腰酸、同房后出血等,考虑与宫颈炎症有关,则需要进行治疗,具体方式由医生评估决定。
不管有没有宫颈糜烂,宫颈癌的防癌筛查该做还是要定期做的,这才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防止发展到宫颈癌的关键。目前推荐25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妇女,每年一次HPV和/或TCT,连续两次都是阴性,可以三到五年筛查一次。
这个问题也很常见,不过相对宫颈糜烂少了很多,主要是卵巢深藏腹腔内,处理起来没有那么方便。
不少人没有任何感觉,就是体检时或者因为其它疾病就诊时无意中做了个B超,发现卵巢有个囊肿,就此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这时如果被无良医生抓住机会,可能又要被治疗了。那么,卵巢囊肿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呢?
卵巢囊中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的占多数,可以自己消失,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需要治疗,二者如何区分呢?
我们把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的第一天称作一个月经周期,月经是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其实卵巢中卵泡的发育也有一个周期,基本和月经周期同步。
育龄期女性有双侧卵巢,一生有四百多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因此要来四百多次月经。在月经周期的前半周期,也就是月经来潮第一天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内,卵泡从窦卵泡状态(直径约2-8毫米),逐渐长大到2-3厘米,因此月经来潮的第五天(注意不是干净后五天,敲黑板!)做B超,一般没有超过1厘米的卵泡。随后卵泡逐渐长大,在第14天左右达到高峰,平均约2.5公分,卵泡破裂后排卵,排卵后形成黄体,大者也称为黄体囊肿。黄体在排卵后7-8天,也就是月经来潮的第21天左右发育最好、最大,有时甚至可达到4-5公分。还有些人偶尔一次卵泡没有破裂,卵子没有排出,也表现为液性暗区。因此排卵前增大的卵泡,和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在B超下都表现为囊肿。这些正常人也存在,不能称之为病。
因此,如果发现了卵巢囊肿,不要着急,先确定是在月经的哪一天做的B超,毕竟大部分都是生理性的。然后等下次月经第五天再复查。如果持续存在三个月以上,且大于5公分,或者有实性成份不能排除恶性,才考虑手术治疗。
盆腔积液
这是一个只存在于B超报告单的疾病,教科书里是没有这个病的,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表现。但是仍然有很多医生在治疗,使尽各种办法使积液减少,却收效甚微。那么,盆腔积液是如何产生的呢?
实际上盆腔和上面的腹腔是相通的一个空间,没有绝对界限,我们有时统称为盆腹腔,为了说明器官位置方便,人为的把骨盆入口平面以下的部分称为盆腔。盆腹腔内有很多内脏器官,比如胃、肠、肝、胆、胰、脾、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等。盆腹腔的内壁有一层膜叫腹膜,因为在内壁所以又叫壁腹膜;内脏器官表面实际上也覆盖着一层腹膜,称为脏腹膜,构成器官的浆膜层。腹膜分泌少量的液体,便于保持湿润、光滑状态,可以避免脏器之间、脏器与腹膜之间活动摩擦产生损伤。因此,正常人体盆腹腔内是应该有少量液体存在的。而盆腔的位置最低,特别是子宫直肠之间的凹陷,学名叫做道格拉斯窝,是最低点。有一点液体就会积聚在这里,称为盆腔积液。正常情况下积液量不多,一般不超过一厘米深。
什么情况下盆腔积液可以超过一公分又可以是正常的呢?
月经期到月经刚干净不久一段时间内。因为月经是宫腔内子宫内膜的脱落出血,经血除向外流经阴道形成我们可以看到的“大姨妈”外,还通过输卵管开口向盆腔内流,部分子宫内膜种植在盆腔,甚至可能形成一种病叫做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经期疼痛,这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深入人心的一种学说,即经血逆流学说。虽然月经干净了,盆腔内的经血也不可能马上吸收完全,我们在这个时候做手术时经常可以看到腹腔内少量淡血性液体,此时做B超肯定是有盆腔积液了。
还有一种情况,月经来潮前的两周左右,卵泡发育成熟后破裂,卵子排出,伴随着卵泡液也会排出。部分破裂口没有马上止血,也会有少量血液流出。积聚在盆腔就形成了盆腔积液。因此排卵后做B超也会有盆腔积液。
上面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不正常情况下出现的盆腔积液有哪些呢?
比较常见的是盆腔炎症,当盆腹腔内器官有炎症时,腹膜表面也有炎症,充血、水肿,刺激腹膜分泌过多的液体,盆腔积液会明显增加。盆腔积液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患者还会感觉到小肚子痛、白带多、有异味等其它症状,医生做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子宫或者附件区有压痛,B超能够看到炎性的包块,验血也会有白血球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还有一种是内出血,B超只能看出积液,却无法判断液体的性质。妇科常见的有宫外孕、卵巢黄体破裂等存在腹腔内出血情况,B超也能做出来盆腔积液,医生需要再做其它检查明确诊断。
还有些是因为某些疾病导致,积液很多,属于腹水的范畴了,比如肝硬化、卵巢癌、结核等,也不能盲目治疗耽误病情,需要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为什么有些医生会对单纯的盆腔积液进行治疗呢?主要是部分医生对盆腔积液的认识有局限,把盆腔积液同盆腔炎等同起来。治疗上也是按照盆腔炎来搞,比如挂消炎药水、理疗、照光等。但前面说过,盆腔积液不等于盆腔炎,如果没有小肚子痛、腰酸、白带多等症状,妇科检查盆腔没有压痛,B超除了积液没有输卵管积脓等炎症包块,单纯的盆腔积液是不需要治疗的。
本文系吕磊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吕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