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后必读
发表者:戎兰 人已读
炎症性肠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差、营养丢失增多、机体能量需求增多等多种原因,往往会导致炎症性肠病患者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问题。本系列旨在向广大病友介绍炎症性肠病饮食指导方面内容。
上文提到,对于处于急性活动期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当出现较严重的发热、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时,应停止正常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肠道负荷。营养供给的方式可选择通过全肠内营养(TEN, total enteral nutrition)或全肠外营养(TP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摄入要素饮食。
所谓要素饮食,是指含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包含游离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等物质,不含食物纤维,无需经过消化过程即可直接被肠道吸收和利用。能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使下消化道的部分小肠和结肠得到充分休息。
肠内营养
早在18世纪,就有学者首次提出肠内营养,最早被用于儿童肠道疾病。经过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目前已在广大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摄入的要素能直接经肠道粘膜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功能,给药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肠内营养是临床医生首选的营养治疗方法。
全肠内营养可分为经鼻胃肠置管和口服营养供应。
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一般需采用经鼻胃肠置管。置管后,要素饮食经鼻胃管输送入十二指肠,在压力泵的帮助下,可长时间连续输注。其优点是大剂量的要素饮食输注能补足营养缺口,且患者能在休息的同时,获得营养支持。即使在疾病缓解期,亦可选择此方法。夜间入睡时输注,晨起可拔除鼻胃管。白天可照常工作学习,营养供给充分,对正常生活影响小。
需注意的是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在首次使用肠内营养时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这可能与患者长期未进食,输注速度过快,大量高渗性食物一次性摄入或营养液过冷有关。若出现此类情况,可通过保温,控制输注的速度和输注量,初期从少量低浓度的要素营养开始,缓慢逐渐增加至预期量。
对于不能耐受鼻胃肠置管的患者,可选择口服肠内营养,亦能保证一定量的营养供给。其缺点是要素营养口味单一,难以长期坚持,且相较于鼻饲管输注,其营养供给相对不足。
另外,关于肠内营养要素饮食的选择方面。目前主要分为整蛋白型和短肽型两大类。前者主要为雅培公司的安素,纽迪希亚的能全力和能全素;后者主要为纽迪希亚的百普力和百普素。短肽型较整蛋白型更易直接被肠道粘膜吸收,故更适用于重症炎症性肠病患者。
肠外营养
对于少部分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只能选择肠外营养治疗。通过中心静脉置管,将要素营养以液体的方式直接输入血液,使消化道得到充分休息。肠外营养在短时间内对急性重症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往往有比较好的疗效,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出现感染等致病的并发症。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胃肠粘膜出现废用性萎缩,导致不良后果。
本文系戎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戎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