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令人尴尬的“拉肚子”---原来都是食物不耐受惹的祸!

发表者:戎兰 人已读

你是不是常常在腹部受凉或进食凉物后出现腹痛、解水样便?你有没有在餐厅正准备与亲朋好友大快朵颐时因为胃肠道“乱发脾气”而感到特别扫兴?你会不会经常在情绪紧张焦虑时尴尬地寻找“方便”之地?


当你在医院做完各种检查后,医生通常会告诉你,这些情况都是由一种功能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饱受其苦的你,真的了解这种恼人的疾病吗?


肠易激综合征(IBS)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但预后一般较好。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然而仅25%的IBS患者到医院就诊。


既然是功能性病变,那我为什么总是不能好转呢?


虽然医生了解到IBS是一种功能性病变,但是目前该病病因尚未被完全阐明,所以治疗上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目前认为病因包括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免疫激活,肠道微生态紊乱及肠-脑互动异常。


饮食因素是诱发或加重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免疫性(食物过敏)和非免疫性(食物不耐受)两方面。


因食物过敏所致的IBS症状 较少见,50%-80%IBS患者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常见症状包括肠道产气过多、腹胀、腹痛以及腹泻。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怎么区别呢?


两者均是摄入食物后的不良反应。


食物过敏涉及免疫系统,即使很少量的食物也可引起严重的反应,乃至危及生命的反应。


食物不耐受不是免疫性过敏反应,危险没有食物过敏大。症状发生与食物摄入量相关,或者反复多次进食后发生;有时症状可在进食后几小时或几天才出现,即延迟性;对同一种食物不同的人表现具有异质性。


由于食物不耐受通常较为隐匿易忽视,常涉及多种食物,可引起多系统的不适症状,因此了解食物的不耐受有利健康。


怎样知晓自己何种食物不耐受呢?


不耐受食物通常与日常密切接触的食物有关,如: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


医生需尽可能详尽了解IBS者饮食习惯,但回顾性调查常出现回忆偏差和主观性;


通过检测血清中常见食物特异性IgG 抗体水平,为寻找不耐受食物提供进一步线索,由于日常饮食种类繁多,检测结果需综合判断;


与医生共同制定自设饮食日记,观察各种食物摄入和症状关系,帮助患者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调整饮食习惯为治疗IBS的一种新方法。


答: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必紧张,虽然腹痛、腹泻、便秘等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积极有效的应答对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是戎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