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房颤 | 认识心房颤动
1. 房颤是什么?会有什么症状?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心房的电活动处于紊乱状态,心脏的跳动变得不规则,心率可以加快到100~160次/分。
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小便增多等症状。
心跳特别快的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
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转回窦性心律时,会出现心跳减慢甚至心脏暂时停跳,如果2-3秒钟没有心跳出现,患者会感到眼前发黑,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以致晕倒在地。
还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者发生中风之后才发现房颤。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得不规律,“跳跳停停”,就要怀疑有可能是房颤,要到医院做心电图明确诊断。

2. 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可以预防吗?
有很多危险因素会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主要包括: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2)其他系统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肺动脉栓塞、外科手术等;
(3)不良的生活方式:缺乏体育运动(肥胖)、大量饮酒、吸烟、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
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戒酒,可以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减少射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率。
3. 房颤有哪些危害?
● 血栓栓塞:房颤时心房失去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流跑到全身各处,堵住血管,导致脑栓塞(中风)、内脏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6倍,而心脏瓣膜病合并的房颤则是17.6倍。
● 心衰:不规则的、过快的心跳会导致心功能不全,逐渐进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房颤与心衰会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预后,因此必须尽早干预。

4. 房颤的治疗原则
1) 控制危险因素
(2) 抗凝治疗
每个房颤患者都必须进行栓塞风险的评估(CHA2DS2-VASc评分)。
高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对于抗凝药存在禁忌或不能耐受的高危患者,可以选择左心耳封堵术。
(3) 恢复窦性心律
恢复窦性心律可以缓解症状,恢复心房的功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复律、导管消融术。
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停药后房颤容易复发,长期服用又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详细评估风险和获益。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可以作为合理选择。
(4) 控制心室率
部分患者房颤很顽固,用各种手段都无法维持窦性心律,这时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心率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为<110次/分,这样可以缓解症状,也能避免长期过快的心率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

转载自邵逸夫心电在线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