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中电生理监测保驾护航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53岁的患者王女士5年前发现自己左侧眼睑不自主抽搐,近年来左侧颜面部抽搐逐渐加重,表现为左侧眼睑、口角均不自主抽搐,从早到晚抽个不停,还影响吃饭和看东西,更重要的是影响社交活动,心情也变得没以前那么开朗了。期间进行过多次针灸以及吃药效果均不理想,后来在女儿的建议下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经查面神经MRTA显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压迫面神经REZ区以及脑池段,诊断为左侧面肌痉挛,建议住院手术治疗。
图1 32通道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
手术过程应用了先进的神经内镜技术和32通道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首先,在患者麻醉之前连接好术中电生理监测(如图1)的各种电极线,并取得良好的异常肌反应波(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的波形和基线水平。
常规麻醉消毒后进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开颅,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蛛网膜松解和释放脑脊液。
图2 术中使用神经内镜对面神经腹侧进行探查
术中神经内镜探查发现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呈袢压迫在面神经REZ区以及腹侧脑池段。(图2)
图3 面肌痉挛患者特有的AMR波在责任血管减压后消失
探查明确后在小脑后下动脉和脑干之间垫入Teflon垫片,使责任血管远离面神经后AMR波消失(如图3)。术后患者面部不自主抽搐消失,恢复良好,无面瘫、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总结:术中使用神经内镜对面神经1-4区进行全面探查,尤其是面神经的腹侧,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神经-血管接触点;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可帮助术者明确责任血管,确保神经充分减压,降低术后延迟愈合率;同时术中全程监测BAEP可及时发现术中对听神经的保护情况,避免术后发生听力下降,甚至是听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
湖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设备的加入,使得我院成为湖州地区最先也是唯一开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医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文是苏忠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